2024年9月13日 星期五

糖, 脂肪, 鹽

  • 健康/美味/價格的三選二
    • 品味科學的進步, 讓食品工業能創造出低價且極具吸引力的產品
    • 極樂點
      • 讓食品產生最大吸引力的糖/脂肪/鹽比例
      • 著重長期吸引力, 而不是消費者最喜歡的比例
    • 特定味覺飽足感
      • 食物強烈的特定味道讓大腦不知所措, 並讓身體快速產生飽足感.
      • 人體的直覺:藉由吃不同的食物較容易獲取身體所需的多元營養

  •  糖
    • 剝奪孩童的生物本能
      • 糖具備成癮屬性
        • 糖分給予大腦愉悅感, 甚至可以當止痛藥
        • 不斷在攝取糖只會增加更多對糖的慾望
      • 兒童比成人更喜歡糖, 同時也攝取更多的糖
        • 早期生命經驗會決定人對食物的極樂點在哪
        • 過早接觸高糖份的兒童, 會認定食物吃起來應該就是那麼甜
      • 糖會造就飢餓感, 而非消滅
        • 含糖飲料會刺激飢餓素的產生, 讓人吃下更多
    • 如何讓人渴求?
      • 將消費者分成不同偏好的族群, 為其個別設計產品, 找出極樂點
      • 以大量的實驗, 取得消費者喜好, 計算變因和使用者滿意度的關係, 並找出幸福區間
        • 糖分是重要的變因, 適當的加入糖份可以提高使用者滿足度
    • 便利至上
      • 婦女加入職場, 家務時間被迫縮短, 家庭主婦隊備餐的便利性需求上升
      • 添加物增加了便利性
        • 加入添加劑的預拌粉, 可以更穩定且快速的備妥食物
          • 幾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布丁縮減成15分鐘
        • 糖可以改變食物的口感, 防止黴菌生長, 
          • 讓原料更好地被進行加工和發酵, 和運送與保存
    • 這是麥片, 還是糖果
      • 糖/脂肪/鹽的鐵三角
        • 當消費者抱怨添加物過多時, 廠商往往選擇降低該項添加物的比例, 但增加其餘二者來保持產品吸引力
      • 當麥片加入了大量的糖, 用以取代以肉類脂肪為主的早餐
        • 部分兒童麥片有超過50%以上的含糖量
      • 廣告行銷, 甚至透過有瑕疵的實驗, 讓甜麥片大受歡迎
        • "沒吃早餐跟吃甜麥片早餐的兒童的表現對比"
    • 可樂與汽水
      • 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看似互相競爭, 實則共同成長
      • 飲品藉由行銷, 成功將其產品定位在人生重要時刻的餐桌上
        • "勝利的香檳"
      • 好的飲品, 能避開味覺飽足點, 讓人喝下更多
    • 一股香濃的水果味道
      • 香菸藉由理想形象來促銷, 食品則需要表達產品的優異點
        • 加入濃縮果汁和維他命C, 讓人工香料糖水具備健康形象
      • 以甜度高的果糖去取代葡萄糖, 就可成為低糖產品
        • 更少糖, 但不一定更健康

  • 脂肪 
    • 黏膩的口感
      • 液體的脂肪很油膩, 好辨認, 而固態的脂肪很難被分辨出來
        • 一塊起司可能有1/3是脂肪, 但是人不會感受到
        • 糖與脂肪一起出現時, 人幾乎不會感受到脂肪的成分.
      • 脂肪能改變食物口感, 讓洋芋片變脆, 讓麵包變柔軟
      • 脂肪能控制味道的傳遞
        • 掩蓋或傳遞食物內的特定味道
          • 遮掩酸奶油中的酸, 刺激出酸奶油中的香氣
      • 相較於糖, 脂肪的魅力更為隱微
        • 不立刻給予興奮, 效果比較不明顯, 但是威力不見得比較小
        • 脂肪可以給予大腦類似於吃下糖的刺激
        • 糖的刺激性有斷點, 超過斷點的糖會降低吸引力, 而脂肪似乎沒有
    • 液體黃金
      • 對飽和脂肪的避免傾向, 讓低脂牛奶的消費增加
        • 而從牛乳中分離的脂肪, 成為加工乳酪製品中的添加物.
      • 天然乳酪
        • 以乳為原料,經凝乳、排出乳清等步驟製成。
        • 營養價值高,保存期限較短。適合直接食用、搭配料理或烹調
      • 加工乳酪
        • 以天然乳酪為原料,經加熱融化並添加添加劑而成。
          • 乳化劑:使乳酪中的脂肪和水分均勻混合,防止油水分離。
          • 磷酸鹽:作為乳化劑的輔助,提升乳酪的質地和穩定性,使其在加熱時不易融化變形。
          • 檸檬酸鈉:調節酸度,防止乳酪變質,同時也能增強風味。
          • 防腐劑:延長保存期限。
          • 色素:調整顏色,使產品更具吸引力。
          • 調味劑:增添風味,滿足不同口味需求。
        • 保存期限長,但營養價值相對較低。
      • 再製乳酪
        • 以天然乳酪或加工乳酪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乳製品或食品添加物製成
      • 紅肉和乳酪是現代人攝入飽和脂肪的主要原因
    • 午餐時間全由你做主
      • Lunchhables 
        • 為家庭主婦省下備餐時間
        • 為兒童提供自己作主的選擇性, 以及有趣的進食體驗
          • 小孩子用眼睛判斷食物
        • 為了保持吸引力以和其他產品競爭, 加入更多的糖/脂肪/鹽產品中
    • 政府傳達的訊息
      • 為了農業, 政府提出的餐飲指示不是對人體最好的結果, 而是和企業討論後的產物
        • 過多的乳酪和紅肉
    • 沒糖, 沒脂肪, 就沒有業績
      • 在競爭的環境, 為了產品競爭力食品公司只能製作不健康的食物
      • 人有針對糖的剎車機制, 但對脂肪(固態)的剎車機制很弱, 對於糖脂混合物更是沒有

    • 大家愛吃鹽
      • 鹽造就高血壓
        • 現今人吃到的多數鹽, 來自包裝食品
      • 幼時吃到高鹽食品的小孩, 長大之後更喜歡吃鹽
        • 少吃鹽一段時間便可以重置味覺.
      • 鹽可以修正食品加工過程的錯誤
        • 讓玉米片不再有金屬味, 延緩發酵等
        • 最重要的是可以蓋去加熱產生的異味
          • 類似香料的醃漬效果, 但是更加便宜
        • 讓糖更甜, 讓餅乾和鬆餅更脆, 防止食物腐敗, 
    • 消費者渴望的相同鹹味
      • 特殊晶體形狀的鹽有著不同的融化速度, 可以讓更多鹹味跑入大腦
      • 氯化鉀可以一定程度的取代氯化鈉, 但是帶有苦味
      • 鹽讓食品好加工的功能, 讓其很難從食品全部去除
        • 控制發酵: 鹽能適度抑制酵母的活性,讓發酵過程更穩定,避免麵糰過度膨脹而容易塌陷。
        • 強化麵筋結構 鹽有助於麵筋蛋白質之間的連結,使麵糰更有彈性、更易於操作,同時也能讓麵包的組織更細緻。
          •  內部也能讓更多光透過,顏色更白
      • 鹽是味道的基石. 失去鹽往往意味著更多香料, 否則原本互補的味道將變得不再和諧.
    • 我對大眾深感歉意
      • 在產品競爭力與客戶健康之間, 廠商會選擇競爭力
      • 少量有益健康的添加物, 在行銷手段下, 會遮掩產品不健康的性質

2024年9月7日 星期六

莊子



個人閱讀《莊子》的心得,其核心在於「道樞」二字。以「道樞」觀察,便能化解事物的對立與邊界,破除先天框架和後天經驗的束縛,引領至更廣闊的視野。

世間學說林林總總,各家都自詡掌握真理。然而,無論理論規模大小、範疇廣狹,都難逃被質疑、被反駁的命運。在與反對者辯論時,人們容易陷入順境則喜、逆境則憂的患得患失之中。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人們如此執著於爭論對錯呢?

或許,可以假設有絕對真理的存在。那麼無論人們對其理解程度如何,真理本身的真實性都不應受到影響。但是在現實中,一旦將某種理論奉為真理,它就不可避免地沾染上個人的主觀成見。成見帶來確認偏誤,阻礙了觀察變化的能力,由此導致不同理論之間的衝突和爭辯。


理性告訴我們,真實與虛假是相互對立的概念。一物對,則其反面必然是錯。而《齊物論》中所闡述的「道樞」(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則講究消除對立,放下對虛偽的討厭,放下對真理的執著,由此而生另一層的視野。「道樞」意指萬物齊同,萬物之間本沒有差別,是主觀意識強加了分別心,才導致了對立的產生。

「道樞」所要化解的不僅是真假對立,還包括自我與外物、存在主義的「選擇成為自我」和「不選擇成為自我的空無」、絕對唯心論中「絕對精神」與「自我」的辯證統一,這些都是對立的體現。

以「道樞」化解這些對立關係,便能指向「萬物一府,死生同狀」甚而「未始有物」的境界。

畢竟,時間與空間的概念,分別建立在古今與遠近的對立之上。而因果關係,亦依賴於時間的先後順序。逐一放下這些理性仰賴的先天形式:時間、空間和因果,便能理解莊子所謂「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此與《吠陀》的〈有無歌〉中所描述的「其初無無亦無有」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反過來,從「無無亦無有」的疑始狀態出發,萬物尚未分化,一切皆處於混沌未開、無邊無際的狀態,即尚未有具體形狀和概念的「物」。其後,有了時間和空間,時空帶來了因果,因果帶來了關係,由此而生不同的概念和具體的萬物,此時之間有差別而無高下。然而,當人們開始用主觀意識去分別萬物,將自身的價值觀強加於其上時,「高下之分」便由此產生。有了高下,便有了是非對錯,進而引發爭執、紛亂,終至無盡的矛盾與衝突之中。

因此,《莊子》主張不刻意追求所謂的「是」,不將自身的主觀意志強加於萬物之上,而是順應自然,讓萬物回歸其本真狀態。放下執著的「空」,尋求清楚的「明」,以空明之心觀照事物。正如《齊物論》所言:「莫若以明」。


將這概念套回自己身上,返璞歸真地對天賦所德檢視後,留存於身者,唯有對「存」與「知」二者的追求而已。

求存,一方面是生命的本能,是為了保存和延續生命所必須的;另一方面,亦有對心靈安頓的追求。

求知,則源於理性的思辨需求,亦有發於感性的體悟需求。兩者求知需求的不同,若以數學比喻,理性求知如同證明「(½+¼+⅛+..) 趨近於1」,以數學的極限為基礎去推演證明;而感性求知則以「一杯水,飲其半,復飲其半,終不能盡飲」的直觀領悟。

生活中,應當保持持續學習的態度,以滿足理性與感性的求知需求。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獲取、儲存、運用和重組資訊的量化知識,更需要培養分析、判斷和整合資訊的能力,從而獲得質化知識。更重要的是,「生也有涯,而知無涯」,應當時刻銘記所知之邊際,對未知保持謙卑與敬畏。

基於所知,即可根據求存的需求,制定自身的行為準則。制定準則時,重中之重的是真誠地面對自己的天性。「修胸中之誠,以應天地之情而勿攖」。所行的準則,需無愧於心,方能坦蕩於天地之間。無需介懷社會價值觀和追求他人的認可,即所謂的「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

其次是要讓準則與知識結合,正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所言,世間萬物皆有其理法,運用知識去順應這些理法,針對求存的需求做最佳化。同時,亦需對未知做好準備,對自身可能犯下的錯誤留有餘地,如此,方能制定出經得起考驗之準則。

有此準則,對於外在事物的變化、好壞、是非,便可如鏡子反射般,不迎不拒的以準則去應對。事物的起因、發展、結果,皆寄託於「不得已」,順應自然的選擇與結果,即是「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如此,便能像斯多葛學派那樣,專注於可控的事物,接納不可控的事物,是「知其莫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堅韌與平靜。

也能基督教面對命運的安排,或是像佛教般放下執念而得解脫,終究「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道樞化解對立,準則對應變化,置精神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

2024年9月3日 星期二

Restaurant Ryuzu





南瓜冷湯: 簡約的日式風格,捨棄繁複的香草點綴,突顯南瓜本身的甘甜,令人耳目一新



蛋豆腐/蟹肉/魚子醬/冬瓜醬汁/橄欖油: 這道菜餚展現了令人驚豔的味覺對比。清爽的冬瓜醬汁因為橄欖油的加入,增添了青草香氣,與鮮美的蟹肉、魚子醬形成強烈的反差,底部的蛋豆腐(?)口感綿密,溫和地襯托出整體的風味。





龍蝦/櫛瓜/香草醬汁: 酸甜交織的醬汁,隱約透露著藥草的香氣,巧妙地平衡了龍蝦肉質本身的苦味,激發出迷人的層次感。另一邊,櫛瓜的油潤口感與龍蝦碎肉相輔相成,帶來清爽的味覺體驗。



香菇/鹽漬豬背脂: 高品質的八色椎茸,以油炒的方式將菌菇的香氣融入碎末醬汁中,搭配煎烤過的香菇本體,香氣撲鼻。最底部的脆片吸收了醬汁的精華,最上面薄薄一片的鹽漬豬背脂 (Lardo) 則增添了脂肪的香氣和口感的變化,讓整道菜圍繞著香菇的美味,呈現出豐富的層次。





鱧魚 (海鰻/狼牙鱔) 斷骨花綻燙/莎莎醬/香草: 這道菜餚的搭配稍嫌突兀。清淡的魚肉搭配莎莎醬和香草,雖然口感鬆軟,但似乎掩蓋了鱧魚本身的風味,個人覺得美中不足。




主北海道和牛/ 松茸: 松茸的清香貫穿整道菜餚,成為當之無愧的主角。肉汁飽滿的和牛,搭配品質上乘的蔬菜,加上香氣逼人的松茸。















2024年9月2日 星期一

ふふ 日光 FUFU Nikko





房間內的草莓巧克力和香料紅茶為住宿體驗增添了一份驚喜,令人回味無窮。房間不僅整潔乾淨,裝潢和燈光更營造出悠閒自在的氛圍。一邊泡著溫泉,一邊欣賞窗外綠意盎然的樹林,更是讓人身心徹底放鬆的享受。


餐點雖然稱不上驚艷,但以溫泉旅館的標準來說,味道可接受,份量也絕對足夠。服務人員更是令人讚賞,他們總是能在不打擾客人的前提下,貼心提供所需的一切,讓人有種置身頂級度假村的



























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