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

投資金律

  1. 關鍵一:投資理論
    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 高報酬永遠伴隨高風險
      2. 在回顧歷史資料, 美國股市擁有長期高報酬
        1. 注意倖存者偏差
          1. 美國在19世紀並不是什麼好標的
        2. 現在的高報酬是反映過去的高風險
      3. 金本位的改變對債券影響
        1. 金本位天生抑制了通膨
        2. 從金本位轉變到信用本位, 對當時的債券造成沉重的打擊
          1. 利率完全無法支撐通膨帶來的購買力損失
            1. 實質零報酬
      4. 追求高報酬不可能避開高風險, 安全的投資報酬則一定很低
        1. 以20世紀美國投資項目
          1. 最嚴重三年間實質損失
            1. 國庫券>國庫債券>大型股>小型股
          2. 年化報酬率
            1. 國庫券<國庫債券<大型股<小型股
        2. 政治和經濟局勢看起來前途光明時, 往往是報酬最低的時候
        3. 一切看起來黯淡無望, 才有最高的報酬
      5. 風險資產持有越長久, 損失機會越低
      6. 好公司通常是爛股, 而壞公司卻通常是好股
        1. 好公司:成長股, growth stock
        2. 爛公司:價值股, value stock
          1. 因為風險高, 所以價格低; 因為價格低, 未來報酬較高

    2. 估量股市這頭野獸
      1. 股利貼現模型DDM
      2. 股票和債券的未來收入比需經過折算, 才能得到現值
        1. 實現收入前必須等待時間越長, 對於現在的價值越低
        2. 通貨膨脹率越高, 未來貨幣的購買力越小, 現在的價值越低
        3. 社會對於即刻消費的偏好越高, 利率越高, 現在的價值越低
        4. 風險越高, 此刻的價值越低
      3. 折算過程顯示未來收入不如現時收入的本質.
        1. 貼現率越高, 資產價值越低
      4. 貼現率等同於資產的預期報酬
        1. 與風險評估有關, 風險越高, 資產價值越低, 貼現率和預期價值越高
      5. 長期而言, 資產的貼現率/預期報酬約略正好等於股息收益率和股息成長率的總和
        1. 高登公式: 貼現率(市場報酬)=股息收益率+股息成長率
        2. 回購率也該考慮進去

    3. 市場聰明, 你傻瓜
      1. 極大多數數專業經理人, 投資績效無法長期贏過市場報酬
        1. 考慮到管理費用, 多數基金都是虧損的
      2. 平均來說, 投資經理人創造的預期淨利等於市場報酬減去管理費用
      3. 使用指數化投資可以簡單可靠的獲得市場報酬, 並且降低管理費用

    4.  完美的投資組合
      1. 過去投資組合的績效無法直接用來預期未來
        1. 不應該依據過去十年或是二十年的紀錄來規劃投資組合
      2. 資產配置必須考量個人對風險的承受力, 資產配置的複雜度和追蹤偏差, 以及執行面上的難度
      3. 最重要的資產配置決策涉及如何調配風險資產以及安全資產的比例
        1. 風險資產:股票等
        2. 安全資產:債券, 貨幣基金, 定存
      4. Reits, 小型股, 價值股, 或是貴金屬也可以是考量的標的

    5. 當勝利的號角響起:狂亂的歷史
      1. 經濟泡沫出現的必要條件
        1. 科技革命或財務方法上的重大轉移
        2. 資金的流動性, 信用便於取得
        3. 泡沫傷痕失憶症, 這通常要一整個世代的時間來遺忘之前的崩跌
        4. 大眾普遍放棄歷來著名的證券評估方式,
          1.  通常因為市場被投資新手主導

    6. 苦悶的深淵:痛苦與機會
      1. 人容易受到過去十年二十年的歷史報酬影響
        1. 過去不好的投資標的未來不一定不好, 反之亦然
      2. 謹記:嚴苛的熊市是生命裡必然的過程, 而且無從避免熊市帶來的效應
        1. 市場會一再地陷入非理性的狂歡和最悲慘的沮喪中
        2. 景氣總是會循環, 風險和報酬不過是一體兩面.

    7. 愚行
      1. 別被牛群踩死
        1. 所有人都認為得最好的投資, 並不是一個好標的
          1. 意味著所有的人都已經擁有這項資產
            1. 資產價值處於高檔, 暗示未來報酬降低
      2. 沒有人能高過平均值
        1. 長期來看也只有少數例外.
      3. 別被眼前的景象所迷惑
        1. 過度強調最近數據的重要性, 卻忽略了更早以前的數據, 而更早的數據往往更加完整
      4. 過度追求刺激
        1. 在投資中追求痛快, 是要付出代價的
      5. 錯誤的風險
        1. 短視損失厭惡症
          1. 過度重度短期損失, 以致忽略了更嚴重的長期損失, 好比完全不敢投資
      6. 樹不可能長到天上去
        1. 帶有夢想的成長股, 營利成長總會有放緩的一天
        2. 平均來說, 好股票的營利成長可以領先市場六年
      7. 過度追求聖杯, 企圖尋找支配股市的定律
      8. 心理上將成功和失敗的投資分別看待
        1. 過度重視成功的部份
        2. 不願意面對失敗, 凹單讓損失擴大

    8. 行為治療法
      1. 避開聲勢浩大的投資潮
      2. 避免過度自信, 尊重對手
      3. 不要對五到十年內的績效太過欽羨, 記住均值回歸
      4. 讓人興奮的投資不是好標的
      5. 不要太在意短期損失
      6. 市場往往太注重成長股, 導致預期報酬過低
      7. 歷史走勢不見得會重演
      8. 專注在整體投資組合, 而不是個別項目

    9. 別把股票經紀人當自己人
      1. 如果對方是藉由交易裡面佣金來獲利, 那他只會勸你不斷交易, 
        1. 同時, 會勸你交易抽成大的項目

    10. 也別相信共同基金
      1. 注意基金的費用率
      2. 過去績效不能預測越來, 謹記衝擊成本
      3. 謹記:基金公司是靠投資賺錢還是行銷賺錢?

    11. 當大導演碰上華爾街
      1. 財經作者的衣食父母是成功的基金經理人/市場分析師/市場快訊作者
      2. 媒體和產業的共生關係, 讓媒體注定充滿危險的投資資訊
      3. 作者的推薦書單
        1. 經典作品
          1. 漫步華爾街
          2. 共同基金必勝法則
        2. 財經歷史作品
          1. 散戶流浪記
          2. 大都滄桑錄
          3. 貪婪時代
          4. 總統經濟顧問柏納.巴魯克/用頭腦賺錢/留心市場先生/繁榮之路
          5. 資本的觀念
          6. 擺脫永遠的輸家
        3. 專業背景
          1. 全球投資 Global Investing: The Professional's Guide to the World Capital Markets
          2. 資產配置 Asset Allocation: Balancing Financial Risk

    12. 你存夠錢了嗎?
      1. 所有資產都該管理, 個人儲蓄, 退休帳戶, 急用金等等都該視為同一個退休組合
      2. 人類壽命持續延長, 預計壽命可能比預計還久一點
      3. 這邊建議, 投資組合的實質報酬只能抓3~4%, 
      4. 退休時機很重要,  一退休就遇上大規模的熊市的話, 在市場回來之前, 手上資金可能先耗盡
      5. 儲蓄不嫌早, 存款不嫌多, 克制物慾很重要
      6. 五年內要用的錢不應該投入股市, 六個月內的資金要在安全的項目

    13. 定義自己的組合方式
      1. 可以考慮擁有的資產類型:國內股票, 外國股票, 不動產投資信託
        1. 股票又可以分大型, 小型, 大型價值與小型價值
      2. 整體的股票/資產配置取決與投資時間的長度, 風險承受力和稅負結構
        1. 建議至少20%的債券配置
      3. 很多關於美國緩稅帳戶的討論, 對台灣這邊沒幫助
        1. 個人認為, 因為有額外30%的稅, 美國Reits 這種以高配息項目對台灣比較不適合

    14. 既然開始了, 就無怨無悔
      1. 價值平均法
        1. 預設時間點和預期資產價值, 當時間點來到時, 透過購買/販賣來讓資產達到預期資產價值
          1. 舉例來說, 如果預期每個月增加100的資產
            1. 第一個月投資100, 第二個月時若資產價值50, 這時候要投入150
            2. 第一個月投資100, 第二個月時若資產價值250, 這時候要賣出50
      2. 在均值回歸的前提下, 再平衡可以帶來額外收益
        1. 5/25法則:當某項資產配置在總和裡面變化超過5%, 或是自身超過25%時在平衡
          1. 好比計畫中有50%的股票配置, 當股票比重變為資產的45%或55%時在平衡
          2. 或是計畫中有5%的股票配置, 當股票比重變為3.75% 或是6.25%時在平衡.

岩嶼塘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Thai&Thai










兩個咖哩都蠻好吃的


2021年12月9日 星期四

2021年11月26日 星期五

晶華軒

 











讀歷史我可以學會什麼?

  1. 讀史, 是為了採取行動
    1. 歷史大部分是臆測, 其餘則是偏見
      1. 並非像是科學一樣, 其理自明
      2. 我們得有歷史是片面的認知
    2. 將現在是做為過去的縮影以求行動, 將過去視為現在的鋪展以求了解.

  2. 地理, 是歷史之母
    1. 歷史受地球地質的影響
      1. 人類傍水而居, 古文明依水而生
      2. 水運航道決定了貿易路線

  3. 誰生育率高, 誰就寫歷史
    1. 生存即競爭
      1. 合作是為了增進團體的競爭力
      2. 團體是許多個人加成而生, 也具備了個人性質和天性, 並將人的善惡放大
    2. 物競天擇
      1. 沒有真正的平等
      2. 人類理想追尋自由和平等, 但這二者有互斥元素
        1. 能力平均以下的人才會想要平等, 能力優越的人想要的是自由
        2. 而歷史上往往後者會勝出
      3. 生命必須繁衍
        1. 除了繁衍量之外, 品質也很重要
          1. 生育應該是健康者的特權, 而不是性衝動的產物

  4. 是文明創造種族, 而非種族創造文明
    1. 書中這段敘述的種族主義還是純血統論, 而非近年的文化論
    2. 歷史不帶有色眼光, 任何膚色都能發展出文明
      1. 文明是地理優勢和政經發展下的產物, 而非種族產物
    3. 文明並非由種族創造, 而是文明塑造了新種族

  5. 人性改變歷史, 歷史並未改變人性
    1. 人性在不同階層之間沒什麼差異,
      1. 富裕階層和貧窮階層具有同樣的本能, 只是前者成功機會比較大而已
      2. 歷史上, 叛變者在成功之後, 往往採用他們先前所譴責勢力的行事風格
    2. 英雄的崛起, 多半是時勢所逼, 將他在平常無用武之地的能力加倍放大, 使之儼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3. 抗拒改變的保守者, 和提倡改變的激進者一樣重要
      1. 百分之九十九的新點子, 可能都比不上原本的傳統方式

  6. 道德標準在變, 歷史往往紀錄異常
    1. 人類經濟史可以分做三個階段:漁獵, 農業, 工業
      1. 每一階段是用不同的道德標準
        1. 漁獵時期, 好鬥是種美德, 男性較高的折損率意味著一夫多妻
        2. 農業時代, 家庭是生產單位, 於是早婚是種美德, 男女數量均等意味者一夫一妻
        3. 工業時代, 工廠是生產單位, 個人從家庭中被抽出, 需要新的道德標準
      2. 即便如此, 還是有些共通的道德標準
    2. 被記錄下來的歷史事件, 和實際生活是很不一樣的
      1. 歷史學家紀錄的是比較特殊的人與事

  7. 宗教是史冊裡的不死力量
    1. 拿破崙:宗教可以阻止窮人謀殺富人
    2. 宗教像是九命貓, 常常會復活
      1. 通常在法律不彰, 社會秩序得靠道德維持時, 清教主義就會盛行
      2. 當法律和政府的權力增強, 教會, 家庭和道德衰退, 卻又不至於危及安定時, 懷疑論和異教主義就會抬頭
    3. 歷史沒有任何例子顯示, 社會可以不靠宗教輔助, 而成功維持住道德規範
      1. 這邊將資本主義, 共產主義, 科學可以視作廣義的宗教

  8. 經濟, 幫我們看清歷史
    1. 歷史是經濟的實踐
      1. 經濟因素可以幫助我們看清大部分的歷史現實
        1. 領導者的動機可能源自經濟因素, 但是事件的結果多半由群眾的激情決定.
        2. 軍事勝利取得政權, 取得政權後則可以帶來經濟控制權
    2. 能夠管理人的人, 只能管理可以管理的東西;
      但能夠管理錢的人, 可以管理所有的一切.
      1. 每一個經濟體系, 遲早都得靠某種動機, 來刺激個人和群體的生產力.
    3. 歷史上, 財富的集中程度有個上限, 總是會週期性透過和平或是暴力的方式重新分配.

  9. 社會主義的歷史歸宿
    1. 歷史上有多次的社會主義實驗
      1. 蘇美文明的田地國有化
      2. 羅馬在戰爭時期時的經濟管制
      3. 中國將鹽, 酒, 鐵國有化
    2. 為了維持社會主義的官僚體系, 政府需要課與重稅, 最終導致內耗大戰
    3. 黑格爾的正, 反, 合三公式來解釋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
      1. 工業革命是正
      2.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對抗是反
      3.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綜合是第三階段
    4. 有趣的是, 這本書是三四十年寫的, 但是現在主流社會體制的確是處在第三階段:
      1. 一方面透過資本主義, 滿足人類追求經濟自由的天性, 藉此刺激生產力
      2. 一方面依賴類似社會主義的立法限制私人財產, 以福利國的形式重新分配財富

  10. 好政府不民主
    1. 所有政府制度都有其優點
      1. 人們熱愛自由, 但在社會裡自由又需要行為限制
    2. 大多數政府其實都是寡頭政治
      1. 統治者依照出生:貴族
      2. 依照宗教組織:神權
      3. 依照財富:民主
    3. 一個人的智慧需要靠記憶的連續, 團體的智慧則靠傳統的延續
      1. 不管個人或是團體, 這個連續鎖鏈若被打斷, 就會造成瘋狂的反動
        1. 巴黎大革命
    4.  財富來自生產和交換的秩序和程序, 而不是貨物的累積, 以暴力手段的革命很難做到真正的分配財富
      1. 近代更加明顯, 於是軍事征服變得少見.
      2. 經濟的進步都會幫某種優秀能力加分, 因而加劇財產, 責任和政治力的集中.
    5. 民主政治是所有政體中最困難的制度,
      1. 它需要廣泛而普及的知識, 一般人擁有權利時, 往往忘了也該擁有智慧
      2. 人類天賦並不平等, 但他們應該擁有幾乎平等的機會和教育資源
      3. 人類的權利並非任公職, 掌握權力, 而是獲得培養訓練那些能力的權利

  11. 戰爭是歷史常態, 和平不是
    1. 往前看四千年, 大概只有不到10%的時間沒有戰爭
    2. 如果一個國家預見未來的衝突, 便會鼓勵人民憎恨對手國, 同時強調自己愛好和平
    3. 世界秩序不能靠君子協定, 只能靠某一強國的大勝利

  12. 誰將發展? 誰會沉淪? 讀史
    1. 歷史上持續著新世代反抗舊世代, 經歷叛逆, 適應到復古的過程
      1. 革新帶來的狂熱會隨時光被無情的遺忘
    2. 我們不能確定未來一定會重複, 每一年都是新的冒險
      1. 多數將歷史規則套入偉大模式的嘗試都是強求的
        1. 柏拉圖的君主->貴族->民主->專制輪迴
        2. 有組織的社會->批判型社會的輪迴
    3. 少數菁英份子把持教育和經濟機會時, 得付出"遭多數人野蠻化"的代價

  13. 如果教育是文明的傳承, 我們無疑在進步中

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

米香

















PS, 不知道是份量還是其他問題
中中午吃完米香之後, 晚上狀態不太好,
 晚餐反胃吃不下東西, 
提早結束晚餐後, 進出廁所數次.
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