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食渴望
- 從營養學的角度, 動物源食品/肉有較高密度的熱量和蛋白質
- 必需胺基酸, 維他命B系列, 鐵質比例較高,
- 人之外的其他靈長類亦偏好肉食
- 人類歷史上, "吃肉"代表高社經地位
- 分享肉品是促進社群的和諧的手段
- 牛
- 印度禁止吃牛的概念, 來自是印度教, 從佛教"禁止殺生"的概念轉化而成
- 同時, 禁止吃牛對印度農耕有幫助
- 印度的犛牛相當的刻苦, 可以靠著吃資源回收物過活, 成為窮人最低底線的生財工具
- 豬
- 豬有高的飼料換肉率
- 豬的主食和人類重疊, 且無法提供農業勞動力, 相對於牛, 居住環境需求高.
- 文化上, 舊約將豬看作不潔淨, 猶太教和回教不吃豬肉
- 可能是因為豬的水資源需求, 這讓缺乏水資源的地方, 偏好飼養反芻動物
- 馬
- 馬非反芻動物, 在飼料能量轉換上, 輸給牛羊
- 多數古文明並不偏好吃馬, 除非沒有選擇
- 羅馬禁止吃馬
- 遊牧民族會喝馬血
- 對過去的歐洲來說, 馬肉的來源主要是病老死的馬匹, 食用者以低下階層為主
- 美國不盛行吃馬
- 馬肉形象不好, 有罐頭肉/低等肉的既有形象.
- 美國肉品消耗
- 美國的肉品消耗: 牛肉>豬肉>>>羔羊(4%)>>山羊
- 對比英國:牛肉和羊肉相近
- 羊肉是羊毛產業的副產品
- 羊肉
- 美國因過去英國法令的限制, 不盛行養羊
- 牛奶取代羊奶
- 豬肉
- 豬肉曾經是美國消耗最多的肉類
- 早期豬肉是以木豬(wood pig)為主, 放牧在森林中
- 大量生產的玉米出現, 改以高換肉率的油豬為主
- 牛吃青草-> 玉米肥育,豬吃牛大便, 這段年代牛有價格優勢(吃草)
- 1950時, 牛和豬的消耗量相當
- 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的改變, 讓牛肉消耗量超過豬肉:
- 高蛋白飲食(大豆,魚粉)和熱量(高粱玉米)的飲食, 控制光源和長時間餵食催熟牛肉
- 漢堡和BBQ的興起
- 美國法律規定, "漢堡"是一定要用純牛肉
- 雞肉在今年崛起, 健康且有不輸豬的換肉率
- 乳
- 中國和東南亞料理很少乳製品
- 山地使用方式的不同:梯田而非養羊
- 乳糖對鈣質吸收有幫助
- 不能消化乳糖的人鈣質吸收較低
- 深綠色蔬菜和大豆有豐富的鈣質
- 蟲
- 人類近親的大猩猩吃蟲
- 原始的人類社會吃蟲
- 現代歐美幾乎不吃蟲
- 古歐洲吃蟲的文化
- 亞里斯多德留有吃蟬的記錄: 母蟬<公蟬<帶卵的母蟬
- 蟲肉和動物肉, 在營養和衛生的表現差不多
- 蟲肉的問題在採集效率, 抓蟲比不上抓大型動物來的有效
- 寵物
- 寵物也可以是實物
- 新幾內亞的婦女以對待寵物的方式養育豬隻, 然後吃掉
- 動物對人類是寵物還是食物, 取決於其對人類是否有勞務價值
- 西方文化中, 狗可以牧羊, 可以助獵, 不吃
- 中華文化中, 狗是食物, 雞豚狗彘之畜, 無失其時,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 寵物現今的勞務是陪伴
- 人
- 危難性的食人行為, 因為沒東西吃而吃
- 葬禮性的食人行為, 因為祭悼死者而吃
- 戰爭性的食人行為, 因為資源使用而吃
- 早期社會, 如果缺乏有效用用奴隸的能力, 則偏向把人吃了
2021年2月9日 星期二
什麼都能吃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