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0日 星期三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1. 蒙格傳略
    1. 不重要 

  2. 蒙格主義
    1. 準備, 耐心, 紀律, 客觀
      1. 準備
        1. 多元思考模型
        2. 如同跨能制勝, 一次運用多領域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2. 耐心
        1. 坐等投資法, 等待機會, 下大賭注, 長時間持有
      3. 紀律
        1. 明瞭什麼不該做, 避開無用的區域
      4. 客觀
        1. 避免太簡化, "科學理論應該盡可能的簡單, 但不能過於簡單"
        2. 雙軌分析, 首先用一般的理性分析, 接下來分析潛意識, 是否存在一些因素可讓人做出這種分析, 可是實際上錯誤的
    2. 投資原則檢查清單
      1. 風險
        1. 估算適當的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
        2. 避免和道德有問題的人交易
        3. 堅持為可見的風險要求合理的補償
        4. 記住通貨膨脹和利率的風險, 也就是不變化的損失
        5. 留給自己犯錯的空間
      2. 獨立
        1. 「唯有在童話中,國王才會被告知自己沒有穿衣服」
        2. 客觀和理性的態度需要獨立思考能力
          1. 對錯並不取決於別人同意或反對
        3. 隨波逐流只會讓你往平均值靠近, 只能獲得中等的業績
      3. 準備
        1. 「唯一的獲勝的方法是工作、工作、工作,並希望擁有一點洞見。」
        2. 廣泛閱讀, 成為終生自學者
        3. 願意做好準備的意願比求勝的意願更重要
        4. 熟練掌握各大學科的思維模型
      4. 謙虛
        1. 承認自己的無知是智慧的開端
          1. 了解自己的能力圈
          2. 抗拒追求「虛偽的精確」和「錯誤的確定」的慾望
        2. 別愚弄自己, 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
      5. 嚴格分析
        1. 運用科學方法和檢查清單, 降低錯誤和疏忽
        2. 區分價值/價格、進展/行動、財富/規模的不同
          1. 記住淺顯的道理, 勝於掌握深奧的
          2. 做一個商業分析家,而不是市場、經濟學或證券分析師
          3. 考慮總體的風險和效益,永遠關注第二層或更高層次的潛在影響
      6. 配置
        1. 正確配置資金
          1. 謹記機會成本
        2. 好點子得來不易:當時機對你有利時,要狠狠下注
        3. 別「愛上」投資項目;要視情況而定,伺機而動
      7. 耐心
        1. 克制天生好動的傾向
          1. 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別去打斷它
        2. 避免多餘的交易稅和摩擦成本, 永遠別為了行動而行動
      8. 決心
        1. 當合適的時機出現,要果斷採取行動
        2. 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3. 機會不會常來敲門,所以當機會來臨時,要抓住它
      9. 改變
        1. 適應變化並接受不可避免的複雜性
        2. 認清並適應你所處的世界的本質,別指望世界來適應你
        3. 不斷挑戰和主動修正「最愛的觀念」
      10. 專注
        1. 別把事情搞複雜,記住你原來要做的事
        2. 聲譽和誠信是最有價值的資產
        3. 面對大問題,別當鴕鳥

  3. 第一講 如何讓自己生活悲慘
    1. 不要吸食毒品
    2. 不要忌妒
      1. 不要認為會落於人後, 你該比較的是今日與昨日的自己, 而非那些與你截然不同的年輕人
    3. 不要怨恨
    4. 不要反覆無常, 不要虔誠地做你正在做的事情.
      1. 要成為可靠的人
    5. 不要只從自己的經驗獲得知識, 盡量從別人成功或是失敗裡面廣泛地吸取教訓
    6. 不要因為失敗而意志消沉
    7. 不立危牆之下
    8. 反過來想, 站在自己的對立面去思考, 不要排斥不認同自己的觀點

  4. 第二講 普世智慧的投資運用
    1. 掌握一些思維模型, 以此整理間接和直接的經驗
      1. 反例:太專精的專家
    2. 常見的思維模型
      1. 數學 
        1. 排列組合 / 機率 / 定量分析 /決策樹理論 
      2. 會計學/統計學
      3. 心理學
        1. 誤判心理學
      4. 雙軌分析
        1. 先理性的思考, 接著對剛才的思考進行評估, 是否存在偏誤.
    3. 規模優勢 advantage of sacle
      1. 生產成本會隨著經驗曲線下降
      2. 規模優勢也會帶來資訊優勢, 或是所謂品牌價值
      3. 社會認同, 價值觀的結合
      4. 專業分工的優勢
      5. 規模優勢衍生官僚弊端
        1. 巴夫洛克聯想, 當有人說了你不想聽的話, 讓你不高興, 自然而然就會產生抗拒的情緒
    4. 寡占市場的競爭策略
      1. 有些市場的競爭比較理性, 能帶給股東利益
      2. 有些卻是破壞性的, 摧毀股東財富
    5. 新技術的迷思
      1. 技術有能幫到產業, 有時候會摧毀產業
        1. 紡織業中, 新技術節省下來的成本, 最終回饋給消費者.
      2. 競爭性毀滅
        1. 被新產品徹底毀壞的舊產業
      3. 當新行業出現時, 先行者會獲得極大優勢, 會遇到一種稱之為衝浪的模型:當衝浪者順利衝上浪尖, 並停在浪頭上, 就能衝上很長很長一段時間
    6. 能力圈
      1. 正視客觀的評估自己的能力, 在舒適圈裏面競爭.
    7. 投資的有效市場理論
      1. 市場是部分有效, 也是部分低效的
      2. 等待錯誤的訂價發生
    8. 激勵機制
      1. 從激勵機制來說, 投資人和投資經理考慮的不同, 而決定最後行為的是決策者的激勵機制.
        1. 頻繁交易->有做事情
      2. 激勵機制決定了人們的選擇
    9. 葛拉漢的理論
      1. 這邊定價方式是以私人收購來評估公司價值.
    10. 投資偉大的企業
      1. 這邊有點老調重彈, 總之就是把握少數機會, 大規模下注, 不過要考慮生存者偏差才對.
      2. 有個有趣的觀點: 股票的報酬很難比得上企業的營運獲利率, 意思是回到資本報酬率的觀念去看待投資
      3. 有些企業低估了他們的定價能力, 也就是他們一旦把價格拉高, 會立刻賺錢
    11. 如果你說真話, 那就不用記住謊言了.

  5. 第三講 論基本的 普世的智慧
    1. 垮領域, 掌握各個學科的主要理論模型
      1. 理解各個領域是怎麼看待和分析問題
    2. 意識形態造成偏見
      1. 嚴重的意識形態, 是扭曲人類認知的最大因素之一
      2. 意識形態把問題簡化.
    3. 心理學的應用
      1. 一致性原則
        1. 人類會傾向擁有單一原則
        2. 一旦開始偷竊, 就會更快的和有利偷竊的環境結合
      2. 謝畢科效應 
        1. 假如社會整體風氣敗壞, 許多人因此從中獲利, 而你想要提出警告, 他們就會群起反對你, 變成你危險的敵人
    4. 關於投資機會
      1. 承認自己對多數事情的無知, 沒有一套適用全處的投資判斷準則
      2. 等待自己知道的事情, 自己能理解的機會
    5. 沒有人期待你什麼都懂, 不要自信地回答自己不瞭解的問題.
    6. 要說服一個人, 從他的利益出發最有效

  6. 第四講 關於實用思維的實務思考
    1. 實用觀念
      1. 簡化問題的最佳方式: 先解決那些答案顯而易見的大問題
      2. 唯有數學才能揭示科學的真實面貌
      3. 掌握自基礎的學術知識, 跨領域地去思考

  7. 第五講 專業人士需要更多跨領域技能
    1. 追根究柢, 每個職業都是矇騙外行人的勾當
    2. 激勵機制造成的偏見 + 鐵鎚人效應
    3. 不過這邊比較強調的是社會科學方面的鴻溝效應
    4. 拿來主義(take what you wish), 無論看中其他學科什麼知識, 只管拿來用
      1. 避免鐵鎚人傾向
      2. 但是太囫圇吞棗, 吸收到太偏頗的知識, 會有後遺症
    5. 在學習不同領域時, 要弄清楚知識的根基, 而不要背離普世原則,
    6. 如果真理和一個人的利益背道而馳, 那麼這個人就很難接受真理

  8. 第六講 像波克夏一樣投資
    1. 交易成本, 或是說每年各種費用累積起來的摩擦成本, 相當重要
      1. 對長期年化報酬率的影響
      2. 統計來說, 考慮到交易成本, 一半以上的人會輸給大盤
    2. 這邊有個概念和跨能制勝很像
      1. 如果處理的過程極其仔細, 人會陷入一種專業導致的過度自信狀況
    3. 一個人想要什麼, 就會相信什麼
    4. 首要的原則是, 你不能欺騙自己, 因為自己是最好騙的
    5. 指數化投資, 被動投資在佔比市場一定份額之前, 還會擁有相當的利潤
    6. 不要用槓桿, 不要去碰衍伸性金融商品

  9. 第七講 財富效應與灰金效應
    1. 財富效應
      1. 由於政策實施引起的貨幣存量增加, 公眾財富隨之增加, 而人們資產越多, 消費意欲越強。
        1. 股價增漲超過國民生產總額增長
      2. 反向的財富效應可能會引起經濟衰退
        1. 這邊以日本為例, 日本政府各種干預政策, 造成巨大的財政赤字
      3. 退休金帳戶中還沒實現的財富效應可能被輕忽
      4. 黑金的財富效應很大, 但是因為其犯罪性質, 很難成為大規模
    2. 灰金(febezzle)
      1. 類似黑金的東西
        1. 不帶來任何收益的管理成本
          1. 好比頻換投資經理人造成量的進出成本
        2. 不被列入公司成本的選擇權
        3. 個人認為, 所謂的灰金, 比較像是掛附在財富效應上, 利用財富效應賺到錢, 可是實際上沒有帶來額外收益的行為
    3. 股價是有被非理性哄抬的可能,這和有效市場理論相反
      1. 這邊觀點比較像是葛拉漢的市場先生理論
      2. 有效市場理論, 過度信奉人類理性, 而忽略心理學中的愚蠢人理論.
    4. 道德法則和謹慎法則
      1. 道德法則:保持"可以輕易消除之無知",就是在道德責任上的背叛
      2. 謹慎法則:需要新的機器而還沒購買的公司,其實已經在付出代價

  10. 第八講 2003的金融大醜聞
    1. 這邊以一個實際案例, 寬特科技公司的醜聞, 來講述前面的道理
      1. 道德法則為什麼重要
        1. 創辦人認為選擇權的法定會計處理方式"軟弱,腐敗,令人鄙視"
      2. 激勵機制的影響, 
        1. 不列入成本的選擇權制度
        2. CEO/CFO的激勵制度與市值掛勾
      3. 撈灰金讓會計業墮落
        1. 會計業的墮落, 
      4. 龐式騙局的加成
    2. 所有人類對以幾何級數增加的過度追求, 在一個有限的地球上, 最終都以慘痛收場.
    3. 學院派經濟學的九大缺陷
      1. 窮查理年鑑: 如果你想要說服別人, 要訴諸利益, 而非訴諸理性
      2. 股票市場不可能是完全有效, 不然沒有公司應該回購自己的股票
      3. 只有掌握最基礎的知識與原理, 才能夠用最根本的方式來解釋問題.
      4. 經濟學比其他軟科學更強調跨領域研究
        1. 格里高利 曼昆 (經濟學原理, 總體經濟學的作者)的跨領域研究
          1. 機會成本, 激勵機制
        2. 公用品悲劇理論:公用品因為產權/使用權難以限定, 而被競爭性的高度使用導致匱乏
          1. 人們深陷其中, 卻無能為力
      5. 九大缺陷
        1. 致命的自閉,  導致鐵鎚人症候群, 通常會讓經濟學家過度強調可以量化的因素
          1. 有點類似跨能致勝裡面太空船發射的案例探討, 過度強調定量分析, 導致不適合定量的資訊無法被正確利用
        2. 沒有採用硬科學基本的全歸因治學方法
          1. 跨領域的借用知識, 可是缺乏知識由來的標籤, 
          2. 這導致無法真的有效系統化的內化這些知識
          3. 拿來主義
        3. 物理學崇拜
          1. 過度講求簡化的精確, 好比有效市場理論
          2. 經濟學涉及的系統太複雜, 追求向物理學一樣精確, 並無法帶來好處
            1. 科學理論應該盡可能簡單, 但不能過與簡單'
        4. 太過強調宏觀經濟學
          1. 微觀經濟學中成功的歸因:
            1. 將一兩個因素最大或最小化
            2. 增加一些成功因素, 以達到更大成效,
            3. 將幾個優點發揮得淋漓盡致
            4. 順應某些重大潮流
          2. 遇到問題要正向或逆向思考
        5. 經濟學的整合太少
          1. 內容比較偏向不同經濟學理論的壁壘分明
          2. 案例比較有趣:什麼時候漲價可以賣更多
            1. 奢侈品的品牌效應, 炫耀功能
            2. 非奢侈品的品質, 一分錢一分貨
            3. 額外收入的再利用
              1. 改善產品, 個人不太贊成這點, 那等於是不同產品了
              2. 回扣
        6. 對心理學極度不理解及其造成的負面效果
          1. 很多因素最適合解釋的領域是心理學
            1. 可以用檢查清單去尋找歸因
        7. 不重視後果的後果
          1. 意思有點像是把複雜問題太簡化
          2. 後果會導致另一個後果,  不考慮這點就下決策會錯估情勢
          3. 而這些往往是心理學因素造成的
        8. 不夠重視撈灰金的概念
          1. 尚未敗露的貪污行為, 會對經濟產生很大的凱因斯成數效應
            1. 被貪污的人認為他還是像以前一樣有錢而延續原本的消費方式
            2. 貪污的人增加購買力
          2. 撈灰金有類似的財富效應
        9. 不夠重視美德效應和惡行效應
          1. 這兩者都無法量化
          2. 複式簿記法讓商業更誠實的美德效應
          3. 容易被鑽漏洞的系統, 鼓勵惡行的激勵效應會毀掉社會
      6. 介紹新觀念不難,難的是清除舊觀念
      7. 大致的正確好過精準的錯誤

  11. 第十講 蒙格的普通常識
    1. 讓自己配得上想擁有的東西
      1. 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最可靠的辦法, 是讓自己配得上擁有它
      2. 獲得智慧是一種道德責任
      3. 終身學習, 每天晚上的自己都比早上的自己聰明一點
      4. 學習到"學習的方法"很重要, 如同發明了發明的方法之後人類才大幅進步一樣 
      5. 真正重要的大道理, 佔了每個領域95%內容
      6. 跨領域的態度, 才能有效率而成熟的生活著
    2. 避免極端的意識形態
      1. 心靈要靈活
      2. 除非我能比我的對手更有力的反駁自己的立場, 否則我沒資格擁有一種觀點
        1. "未必有希望才能開始, 未必要有成功才能堅持"
      3. 自我服務偏好 (self-serving bias)
        1. 自我認為有資格去做想做的事
        2. 別以為對個人有利的事情, 就是對整體有利
      4. 忌妒, 怨恨, 仇恨和自憐都是災難性的思想狀態
        1. 要自覺性的避免陷入這種狀態
      5.  說服人要多用利益, 而不是理性
      6. 避免處在不當的激勵機制下
        1. 不當誘因, perverse incentives
        2. 表現越糟, 獲得越多回饋
      7. 養成可以自己保持客觀公正的習慣
        1. 多去理解反駁自己的理論的觀點和證據
    3. 將不平等最大化
      1. 適才適所, 讓最好的選手, 長時間的上場.
      2. 知識分為兩種
        1. 真正的知識
        2. 司機知識,鸚鵡學舌的偽物
    4. 勤勞與節儉的價值
      1. 想在某個領域出頭, 需要強烈的興趣
      2. 節儉應當是儲存對付未來風險事件的資本
    5. 愛克比泰德
      1. 生活中的每一次不幸, 無論多麼倒霉, 都是一個鍛鍊的機會.
      2. 每一次不幸都是吸取教訓的良機, 人們不應該在自憐中沉淪, 而是應該利用每次打擊來提高自我。
    6. 信任是最好的制度
      1. 再聰明的人,都可能受到比他聰明的人, 比他更有惡意的人的欺瞞,
      2. 再好的制度都會有漏洞
        1. 只有信任才是最好的制度

  12. 第十一講 人類誤判心理學
    1. 現實世界的問題不會恰好落在某個學科的界線之內, 總是跨越了彼此界線
    2. 人類是很容易受到愚弄的
      1. 微量效應:如果刺激被維持在一定水準之下, 便察覺不到它的存在
      2. 即使有所知覺, 大腦也容易錯估, 我們只能感知到明顯的對比, 而不是絕對的數值
      3. 認知往往取決於情境
    3. 分類
      1. 獎勵與懲罰超級反應傾向
        1. 激勵機制的威力遠超乎想像
          1. 回到那句話, 如果你想要說服別人, 要訴諸利益, 而非訴諸理性
        2. 能夠使反射行為維持最久的方式:隨機的撤銷獎勵機制
        3. 激勵機制引起的偏見
          1. 某些高教育有道德的人, 在激勵機制的驅動下, 可能有意無意地進行不道德的行為,以便得到所求, 並為此行為尋找藉口.
            1. 注意顧問提出的專業建議,尤其這建議對他本身有利, 學習和使用這項專業的基本知識,進行覆核和質疑.
          2. 人們傾向於鑽營各種制度, 在損人利己方面表現得極有創意
        4. 最常見的獎勵往往是金錢, 
      2. 喜歡/熱愛傾向
        1. 人們往往會忽視熱愛對象的缺點
        2. 偏愛能夠讓自己聯想到熱愛對象的人,物和行為
        3. 為了愛扭曲其他事實
      3. 討厭/贈恨傾向
        1. 忽視討厭對象的優點
        2. 討厭那些會讓自己聯想起討厭對象的人,物和行為
        3. 為了仇恨扭曲其他事實
        4. 目前的政治制度, 巧妙的把個體和群體的仇恨引導到選舉上
          1. 政治是正確處理仇恨的藝術
      4. 避免懷疑傾向
        1. 大腦有個傾向:盡快做出決定以便消除懷疑
          1. 但這決定不一定是好的
        2. 要讓自己習慣戴上客觀的面具
        3. 一般而言, 人在困惑和充滿壓力的時候, 更容易觸發避免懷疑傾向
      5. 避免不一致傾向
        1. 為了節省運算, 大腦不願意翻案做出改變
        2. 這也是習慣難以戒除的原因
          1. 一盎司的預防, 比一磅的治療更值錢
        3. 這讓我們傾向保留以前的結論, 身分和社會認同等等
          1. 如何避免:訓練自己努力考慮可以推翻自己假設的證據.
        4. 這種避免不一致性在社會和諧上是有幫助的
          1. 人會傾向盡忠職守.
          2. 如果人在獲取新身分的過程做出重大犧牲, 將會提供他對這種新身分的忠誠度
          3. 這種傾向也會影響人際相處
            1. 幫助曾經協助過的人以維持之前的信賴和欣賞
            2. 攻擊曾經傷害過的人
        5. 一個人只要假裝擁有某種身分, 習慣或結論, 他通常就會信以為真
        6. 確認偏見
      6. 好奇傾向
        1. 好奇心可以避免或減少其他心理傾向的不良影響
      7. 康德式公平傾向
        1. 人都期待著能被公平對待
        2. 更進一步的說,人類期待一種制度能公平對待每個人
          1. 好比排隊
      8. 羨慕/忌妒傾向
        1. 驅動這個世界的不是貪婪, 而是妒忌
        2. 這可以說是康德市公平傾向的反動力.
      9. 回饋傾向
        1. 以牙還牙
          1. 化解敵意的解決方式:延遲自己的反應
        2. 以德報德
          1. 這和激勵機制連動
          2. 業務員的免費咖啡
          3. 自己個人的解決方式,延遲自己的反應,稍微分心重置心態 
        3. 回饋的先後順序也可以對換, 好比我們行為端正, 認為可以得到上帝的幫助
        4. 這邊認為罪惡感來自激勵機制和回饋機制的衝突, 個人無法認同
      10. 簡單聯想誤導傾向
        1. 條件反射
          1. 創造出新習慣的反射行為,是由以前得到的獎勵直接引起的
            1. 這家便當很好吃, 下次再吃
        2. 聯想也可以引起
          1. 貴的東西品質比較好
          2. 廣告商大量利用聯想型的反射
        3. 算是種過於簡化的錯誤歸因
          1. 避免"以前的成功所帶來的簡單聯想"
        4. 喜愛/贈惡偏好也會加乘簡單聯想
          1. 我們會貶低競爭對手的能力和品德
          2. 我們討厭壞消息, 還會討厭告訴知者
          3. 刻板印象
        5. 謹慎檢視聯想, 分析
          1. 其中是否有偶然因素, 占比多少?
          2. 新的環境是否適合這個聯想? 是不是有之前不存在變因
          3. 有意識的養成歡迎壞消息的習慣
          4. 理解趨勢未必能夠正確預測終點
      11. 簡單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認
        1. 否認讓人痛苦和失去希望的事實
          1. 在這過程中越來越墮落, 表現不實際且否認現狀
        2. "未必有希望才能開始, 未必要有成功才能堅持"
      12. 自視過高傾向
        1. 人對自己, 私人物品, 周遭事物往往有過高評價
          1. 人對自己做的決定也會有這傾向
          2. 這也讓人偏愛與自己相似的人
        2. 人不去改變自己, 而只為自己的表現找藉口
        3. 當評價自己或周遭事物時, 要強迫自己保持可觀
        4. 自視甚高在某些情況也是有利的
          1. 因為自己值得信賴而產生的驕傲
      13. 過度樂觀傾向
        1. 一個人想要什麼, 就會相信什麼
        2. 科學化分析, 多用機率
      14. 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
        1. 得到10%收益的快樂比不上失去10%的損失
          1. 即使這10%只是帳面上的也是
          2. 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人往往會小題大握, 對眼前的損失過於在意, 而忘記重要的事情
            1. 賭徒的不服輸心理
        2. 這種傾向也會激發對公開質疑者的贈恨心理
          1. 這和避免不一致性傾向共鳴, 一起成為極端意識形態的壁壘
          2. 這也造成一個人耗盡所有資源, 只為了徒勞挽救一個錯誤決策
      15. 社會認同傾向
        1. 如我一個人依照其他人的思考和行動方式, 自動去思考和行動, 可以簡化一些原本很複雜的行為.
          1. 同濟效應
          2. 他人的不行動一樣會是一種社會認同, 好比旁觀者效應.
        2. 這一樣是在充滿壓力和困惑的時候容易發生, 和避免懷疑傾向連動
        3. 學會忽視別人的錯誤示範
      16. 對照誤導傾向
        1. 來自錯誤的對比感
          1. 賣家先給你數個比較差的商品, 在給你看一個相較之下沒那麼差的
          2. 假的價格搭配折扣價
        2. 就某方面, 這意味著我們很難趕知道走向滅亡的渺小步伐.
          1. 也許要靠著點對點的分析和臨界點控管?
        3. 小小漏洞, 能成大船
      17. 壓力影響傾向
        1. 壓力會讓社會認同傾向/避免懷疑傾向擴大
        2. 輕度壓力有助成長, 沉重壓力引發思想障礙, 讓人過度悲觀
      18. 易取得性誤導傾向
        1. 大腦是容易滿足於容易到手的東西, 高估其重要性
        2. 按程序辦事, 使用檢查清單, 並且重視反面證據, 特別要注重不容易量化的東西 
      19. 不用就忘傾向
        1. 一個有智慧的人, 終其一生都會不斷練習所有有用但很少得用上, 且多半來自其他學科的技能, 並且把這當作自我提升的責任.
      20. 毒品誤導傾向
      21. 衰老誤導傾向
        1. 多學習多思考
      22. 權威誤導傾向 
        1. 人類是社會化的動物, 擁有追隨領袖的天性
        2. 跟隨權威人物的心理傾向是很強大的, 能夠使人的腦袋變成漿糊
        3. 慎選領導
      23. 廢話傾向
      24. 師出有名傾向
        1. 重視理由傾向
        2. 理解原因的學習比條列式效果更好
        3. 只有一絲不苟地把某個想法的原因都攤開來, 這個想法才最容易被接受
        4. 毫無異議或是不正確的理由, 也可以讓一個人的命令更容易被遵從
          1. 這出自聯想型條件反射:有理由的事情就是重要的事情
      25. 魯拉帕路薩傾向
        1. 數種傾向共同作用下的極端結果
    4. 心理學的綜合利用
      1. 這清單有重複項目, 也存在悖論, 但無疑這是個具備解釋力的觀點

  13. 老年萬歲
    1. 很多篇幅提到西賽羅的論老年
      1. 不斷學習
      2. 平衡的心態
      3. 當你為自己表現良好而滿意時, 你以後會做得更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