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合人本主義, 和菁英主義完全相反的味覺教育
- 學習如何利用五感, 並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 喚醒自己與生俱來的敏銳感覺, 嗅覺與味覺和感性的同時, 對自己的飲食偏好和飲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 每個人都可以品嘗食物, 但同時也能尊重每個人的差異性, 並思考自己和他人之間的關係. 藉此更深入了解自己
- 吃, 要滿足三大目的
- 賦予身體體力的營養要素
- 蛋白質, 脂肪, 碳水化合物等主要營養素
- 礦物質, 維生素等微量營養素
- 身體健康所需的衛生要素
- 讓身體和大腦產生喜悅的感覺要素
- 品嘗
- 既不是去評估味道的閥限, 也不是判斷味道的種類, 而是認識食物的原味, 運用五感將感受表達出來
- 味覺並非來自食物味道, 而是食物帶來的味道
- 吃食物的感覺, 來自於對食物原本就有的主觀意識, 可以是之前吃的經驗, 或是文化背景, 知識, 社會和心理
- 對食物本身的快樂評價, 來自飲食者個人經驗, 並非由食物本身決定來自飲食者個人經驗, 並非由食物本身決定
- 外在環境也會影響體驗
- 噪音會降低味覺
- 從食物中獲得的認知, 與詞彙有著密切的關係, 若將感受用言詞來表達, 就可以提升人們對品味的敏感度
- 感受化為文字就可以儲存在記憶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