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的重新思考
- 傳教士, 檢察官, 政治人物及科學家走進你的心裡
- 人們會對自身知識和專長, 以及信念和看法感到驕傲
- 自信可以建構出穩定的世界觀, 降低思考成本, 果斷進行決策
- 傳教士模式
- 當信念受到質疑時, 佈道並保護理想
- 檢察官模式
- 對抗不同觀點時, 期待對方論證有瑕疵, 列舉出理由來證明錯誤
- 政治人物模式
- 尋求群眾支持, 宣揚自身的正確和控訴反對者的錯誤
- 穩定不等於正確
- 知識需要更新, 思維模式需要打理, 意識形態需要捨棄
- 科學家模式
- 懷疑自身所知
- 對未知保持好奇, 實驗以測驗假設
- 積極地保持開放心態
- 紙上談兵與冒牌者心態:找出信心的甜蜜點
- 對自身和手段的信心的四組和
- 對自身有信心, 對手段有信心
- 盲目的自負:
- 當手段不適合時, 容易忽視現況而在錯誤的路上走過遠
- 對自身沒信心, 對手段有信心
- 執迷不悟的自卑
- 初學者心態, 或是帶著信仰心態的盲從
- 對自身沒信心, 對手段沒信心
- 軟弱的懷疑
- 動彈不得的自我懷疑
- 對自身有信心, 對手段沒信心
- 自信的謙遜
- 相信自己能解決問題, 但是沒預設方式
- 承認自己有缺點, 同時相信自己能改善缺點
- 謙謙君子, 用涉大川
- 想法有誤的喜悅:不相信你所想的一切快感
- 犯錯不是件壞事, 那是學到新知的徵兆
- 核心信念受到質疑時, 人傾向封閉而非開放
- 將核心概念置於超越界
- 愛智的表現, 應當是因為想法有誤而開心,
- 將看法和認同分開, 將過去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分開
- 如果現在的我不認為一年前的我很蠢, 那代表我一年都沒成長
- 準確的預測者常常修正預測
- 他們有更多的重新思考循環, 不執著於一致性或對自己的預測有熱愛
- 正向吵架俱樂部:建設性衝突的心理學
- 有害的衝突:人際衝突
- 個人和情感方面的衝突
- 有益的衝突:任務衝突
- 基於理念和意見的衝突
- 缺乏衝突不等於和諧, 而是漠不關心
- 當組織缺乏衝突, 在面對需要改變的困境時, 往往會過度自信, 堅守策略
- 被挑戰的思考過程
- 對他人爭論, 並非不尊重他人, 而是對其觀點重視到足以提出質疑.
- 不要將任務衝突變成人際衝突
- 與敵人共舞:如何贏得辯論並影響他人
- 搞清楚辯論的目標
- 如果是公開辯論, 目標可能是是改變觀眾心意
- 如果是非正式辯論, 目標可能是改變交談夥伴的想法
- 如果目的是改變對方, 那不應該用辯論比賽的技巧
- 最佳數據, 清楚的邏輯, 強烈的反駁, 機智的語言會讓自己和觀眾很"爽", 但是會關上對方的心門
- 以"增強合作"的方式較能說服人
- 良好的說服技巧
- 尋找雙方的共同點
- 強調雙法立場相同的觀點, 接受對方立論最強的觀點
- 以提問表達好奇, 表達願意聆聽和改變
- 以少數而強力的理由來支撐自己的觀點
- 立論強度會被最不令人信服的理由所主導
- 對立場不同的觀眾提出過多理由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 更多理由等於更多被反駁的可能
- 詢問對方, 需要什麼樣的證據才能讓對方改變心意
-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被說服, 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被說服
- 棒球場上的仇恨:動搖刻板印象以消弭偏見
- 人們在社會中會積極勳求歸屬感和身分地位
- 族群認同可以達到這兩個目的
- 但是族群之間的敵意和誤解, 會透過群體極化放大
- 尋求共同點
- 以更高的維度去思考, 尋求不同群體的共同點
- 好比, 我們都生存在這地球上
- 同情我們的敵人
- 將對方賦予人性, 從認識個別團體成員, 到重新認識團體
- 認清習慣性的歧視
- 留意那些烙印在內心的習慣, 是不是出自於刻板印象
- 疫苗溝通者與溫和的質問者:正確地聆聽方式如何帶給人們動機去改變
- 我們很少能激發他人改變, 機會的是協助他們找出動機作改變
- 動機式晤談
- 提出開放式問句
- 不要給對方改變的壓力
- 不要剝奪對方選擇的權利, 而是去肯定對方的選擇
- 不要有勸誘或哄騙的問題
- 反應式傾聽
- 不要認為自己有資格告訴對方怎麼做
- 不要為對方分析利害關係, 讓對方自己分析
- 自己只要作為協助和提點
- 確認對方改變的欲望和能力
- 總結
- 說明自己對對方的改變有怎樣的理解
- 檢視是否有遺漏之處, 也再度強化對方改變的動機
- 詢問對方計畫和接下來步驟, 好的引導者要幫助對方完成目標
- 反向魅力
- 出色的聆聽者, 可以透過專注地聆聽, 真誠的問題, 讓說話者感到自己是個有魅力的說話者
- 劍拔弩張的對話:為我們的分歧討論消除對立
- 能製造出對立的問題多半很複雜, 而複雜問題不應該被簡單看待
- 二元偏誤, 將複雜的連續性簡化成兩個類別, 藉此尋求澄清和結束
- 這造成極化, "我們對抗他們"的心態
- 一旦選定一個類別, 很難重新思考另一個類別的看法
- 抗拒簡化的衝動, 能夠增進論述素養
- 兩個極化觀點間, 有很多差異細微的其他觀點存在.
- 人們的信念是由動機塑造而成, 相信什麼端視人們想要想信什麼.
- 認清懷疑論與否定論的差異
- 懷疑論者, 懷疑自己接觸到的每個資訊, 提出問題並在接收到新資訊時更新想法
- 否認者, 缺乏客觀考慮的想法先驗拒絕
- 當人們不喜歡解決的方法, 就會忽略甚至是否認問題的存在
- 傳遞訊息的要點
- 承認複雜性不會降低說服力
- 不應該為了保持一致陳述, 而做非精確紀錄
- 透過強調可能性來傳遞複雜度
- 這是用在傳遞事實性資訊, 也適用在表達內心感受
- 不要為了簡單化, 而將內心情感停留在一兩種主要情緒
- 有效的對話, 一般涵蓋更多樣化的情緒
- 重寫教科書:教導學生質疑知識
- 現代教學偏向講座式的教學
- 強調"正確知識的傳遞",
- 學生式被動的資訊接受者,
- 沒有主動學習的機會, 缺乏糾正自身錯誤思想的機會
- 小學時期, 不曾糾正錯誤科學理念的人, 日後會越來越難改變
- 這不是我們一貫的做法:建立職場學習文化
- 重新思考不只是個人技能, 他是一種集體能力, 仰賴組織文化
- 心理安全感
- 一個團隊是否允許成員冒險, 而不必害怕受到懲罰
- 成員可以提出顧慮和建議而不必害怕報復
- 強調結果的績效文化會破壞心理安全感
- 害怕專業遭質疑, 害怕能力不被認可
- 心理安全感允許人承認自己的脆弱, 並且把人和事分開看待
- 在這件事情上失敗, 不代表個人的失敗.
- 流程責任歸屬
- 不為了決策結果的成功或失敗負責, 而為了決策流程的品質負責
- 壞的決策過程利基在淺薄的思考, 因循往例
- 好的決策過程建立在深入思考和重新思考上.
- 結論
- 承諾升級
- 當人們決定投入一項計畫, 但是沒有按照希望的方式走, 於是投入更多資源進入該項計畫
- 這是恆毅力的一種表現, 但是對重新思考是種阻礙
- 認同早閉
- 過早將自身投入在社會認可的身分地位中, 即使這身分和自身並不適合, 因為沉沒成本和周遭期待而無法脫身
- 幸福經常取決於人們做些什麼, 而不是人們所處的環境
, - 檢查清單
- 對自身
- 以科學家的方式思考
- 將觀點視為假設, 拿數據考驗它
- 以價值而非看法來定義你的身分認同
- 看法可以變化
- 尋找和自身估點相左的資訊
- 別把信心和能力混為一談
- 駕馭懷疑的益處
- 將對自身能力的懷疑視為成長的機會
- 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有信心就好
- 擁抱想法有誤的喜悅
- 定期重新規劃人生, 以行動而非環境去追逐目標.
- 不要只根據決策結果, 而是要考慮決策過程來評鑑決策
- 對他人
- 練習說服聆聽的技巧, 展現對別人談話的興趣
- 質疑如何而非為何
- 詢問"什麼樣的證據能改變你的看法"
- 詢問人們最初如何形成某種看法
- 了解雙方共同點, 強調對方擁有選擇的自由
- 少數強力的證據比多數薄弱證據好
- 進行一場關於對話的對話, 強調對話給你有什麼感受
- 從認識的人身上學會新事物
- 擴張情緒範圍, 挫折, 憤怒, 好奇, 矛盾等多樣化情緒有助於有效對話
- 對群眾
- 將具有爭議的主題複雜化, 而非兩面化
- 不要迴避警告和可能性, 承認對立看法意味包容性
- 放棄最佳典範
- 應當不斷思考做事的方式
- 組織應當建立心理安全感, 成員可以質疑並挑戰現狀而不受罰
- 別逃避建設性衝突, 別逃避任務衝突
- 打造異議網路, 而不是支持網路
- 珍惜意見先左者, 若其言之有物
2023年12月25日 星期一
逆思維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
2023年12月21日 星期四
くすのき
最喜歡的是南瓜,熟成四個月的南瓜天婦羅上桌後,聞起來隱約帶有蝦米的甲殼香氣。張口品嚐,濃郁的風味如同起司一般,口感鬆軟,絲毫不見粗糙的纖維。舌頭輕輕一抿,滿口都是南瓜特有的香甜滋味。
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食材包括:帶著胡蘿蔔清新甜美的金時人參,卻沒有土臭或草腥味;下仁田蔥和蓮藕提醒著冬至的到來;好吃得傷腦筋的河豚白子與筋子;現殺的螃蟹;魅力十足的白甜鯛和鰆魚;"生"的蘿蔔糕和烏魚子則是個新穎又恰合調性的搭配。
薄薄一層的麵衣鬆軟,不帶過度的酥脆,像是恰到好處的輕擁,將食物的風味緊緊包裹。咬破麵衣的瞬間,濃縮的香氣如夏日雷暴般在喉間炸裂,在點點油香的襯托下更顯突出,不斷刺激著鼻後嗅覺,餘韻久久不散。
如同水蒸般保留原味,卻又如同風乾般濃縮精華,這就是天婦羅的魅力。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