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4日 星期五

訓練大腦 讓自己更強大

  •  訓練大腦, 讓你變得更幸福
    • 冥想
      • 練習什麼, 就會增強什麼
      • 重點在於練習, 而不再於完美
      • 善意和好奇心的態度很重要
    • 幸福感取決於內在, 而非外在因素

  • 改造神經迴路, 重建內在力量
    • 不論年齡多寡, 大腦都存有改造空間
    • 每一個當下都很重要, 每一個小改變都很重要

  • 正念:看清事實
    • 正念在認知, 心理, 生理方面都有益處
      • 有助於將控制權從立即反應轉向思考後的回應

  • 正念的三大核心要素:意圖, 注意力, 態度
    • 意圖
      • 人因為意圖而有計畫, 而不預期的變化, 可能破壞計畫, 但這不一定破壞了意圖
        • 多觀察事情的全貌, 不要逐沫
    • 注意力
      • 人腦無法真正的多工處理
        • 假的多工, 僅僅是在快速在各事項間切換, 這只會降低效率
      • 另一方面, 胡思亂想是大腦整理資訊的方式
        • 在該集中的時候要集中, 該渙散的時候渙散
    • 態度
      • 善意, 好奇與寬容

  • 關懷你的內在盟友
    • 人面對困難的反應
      • 攻擊自己, 靠批判和羞辱自我以求變強
        • 羞愧會觸發戰或逃反應
        • 容易導致破罐破摔的崩潰反應
        • 羞愧感讓人否定自己, 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
      • 提高自尊的方式來變強
        • 依賴成功來提升自我價值,
          •  但是有人贏就要有人輸, 不是所有競爭都可以雙贏
        • 自尊只能同甘, 不能共苦
      • 自我關懷
        • 以寬容和同情面對自己
        • 人的大腦構造是先感受到情緒, 才知道情緒存在
          • 先憤怒, 才發現自己憤怒
          • 帶著善意和好奇觀察情緒, 從自我中心轉換到目擊者, 減弱情緒的影響力
          • 也是另一面的映證覺察的力量

  • 後面的章節都在鬼打牆的講述同樣概念

2023年3月17日 星期五

MINIMAL








香米米湯,僅以湯水,與純米酒及月桃葉製成清雅的冰淇淋
目前吃到最喜歡的一種冰淇淋.




2023年3月12日 星期日

人類大歷史

  • 認知革命 
    • 人類: 一種沒什麼特別的動物
      • 從兩百萬年前從一萬年前, 地球上同時存在不同的人種
        • 尼安德塔人, 居住在歐洲和西亞
        • 直立人, 居住在亞洲的東邊
        • 梭羅人, 印尼的爪哇島
        • 一萬年前, 只剩下智人這物種
          • 智人在遷徙到世界的過程中, 造成當地原生人類的滅絕
            • 現代人類有部分(~5%)不同人屬的DNA
      • 人類的特徵
        • 大腦高占比
          • 更高的能量消耗
        • 直立行走
          • 藉此解放雙手進行其他任務
          • 代價:背痛, 頸脖僵硬, 女性早產
        • 十萬年前, 人類才到達食物鏈的頂端

    • 知善惡樹
      • 認知革命
        • 七萬年到三萬年前, 智人出現了新的思維和溝通方式
          • 動物也有可以傳遞訊息的語言, 但是人類的語言最為靈活
      • 智人語言的溝通的資訊量遠超過其他物種
        • 可以規劃並執行複雜的計劃
      • 智人語言可以傳遞社會關係的訊息
        • 可以組織更大的團體, 規模可達150人
          • 黑猩猩團體一般只有20-50投
      • 智人語言可以傳遞虛構概念
        • 宗教, 國家, 公司, 人權其實都是種虛構的概念
        • 透過虛構概念, 大量陌生人能進行合作
        • 改變虛構概念, 族群便可進行行為更新, 更新速度遠高於基因演化

    • 亞當和夏娃的一天
      • 人類的現代化依賴虛構概念的演化
        • 基因的部分停留在幾萬年前: 以狩獵和採集的生活方式在思維
          • 貪食基因: 讓人看到高熱量的東西就想一次吃完
      • 狩獵採集社會
        • 狩獵採集社會不存在文物,  難以觀察信仰和儀式, 考古研究上偏差較大
          • 沒有想像中的落後, 有些文化已經有航海能力
        • 狩獵採集社會各有特色, 也沒有區域內趨同的傾向
        • 平均壽命30 ~ 40
          • 主因兒童早夭, 度過兒童期的個體, 多數能活到60歲
        • 採集捕獵為主
          • 工時短, 三天打獵一次, 足以養活部落
          • 多樣化的食物, 較少飢餓和營養不良
        • 泛靈信仰
          • 任何地點, 動物, 植物, 自然現象都有其意識和情感
          • 人類和其他靈沒有高下之分
        • 狗是唯一的家畜, 一萬五千年就開始和人共存

    • 毀天滅地的人類洪水
      • 認知革命後的智人, 從南非散佈到世界上
        • 四萬五千年住在印尼群島的智人, 發展出第一個能夠航海的人類社會
      • 智人每到一個區域, 都給其他人種和大型動物毀滅性的打擊
        • 依賴基因演化的動物, 無法快速反應來自人類的捕殺
        • 等之前人類未曾造訪的區域, 在初次人類造訪時都會有類似的生態浩劫
          • 澳洲, 美洲或是馬達加斯加
        • 在亞非和人類一起演化的動物, 演化出避開人類的基因

  • 農業革命
    • 史上最大騙局
      • 物種的角度來說, 種群的數量, DNA副本的多寡, 重要性大於單獨個體的幸福
        • 人類馴化家畜, 其族群數量大為增加, 但個體生活品質反而下降
      • 初期農業社會裡, 因暴力死去的人口占比較狩獵採集高
        • 同時, 兒童死亡率上升, 遠古農業社會有1/3左右的兒童夭折
      • 奢侈品往往最後變成必需品, 而且帶來新的義務
        • 人類追求輕鬆的生活, 釋放出巨大的力量, 改變了世界,
        • 但也為自己帶來更多的依賴和義務

    • 蓋起監獄高牆
      • 狩獵採集者活動範圍廣泛, 不傾向於定居
        • 農民定居, 依據需要改變環境:造屋, 耕田
          • 人類創造出屬於人類和家畜的壁壘
      • 農業革命讓人類更關注未來
        • 農業經濟以生產的季節週期為基礎, 人類活動在為未來服務
          • 農業生活成為後代大規模政治制度和社會活動的基礎
      • 農業造就更多人居住在一起, 需要更強大的多人協作
        • 人類需要更強大的虛構故事
        • 政治制度和社會秩序產生
          • 以眼還眼的漢摩拉比法典, 生而平等的美國獨立宣言, 都是虛構故事的一種, 用以穩定多人協作
        • 虛構故事仰賴堅信者的力量而存續
          • 能觸及基因天性的虛構故事, 擁有更大的傳導力
            • 人類的共情, 以此為基礎的平等
            • 對於基本需求的滿足
      • 虛構故事會深深地和真實世界結合
        • 在注重個體的虛構秩序中, 人們會更注重隱私權和私有空間
      • 虛構故事定義價值觀, 塑造人類的追求
        • 虛構故事定義了成功和幸福
          • 消費主義+浪漫主義= 販售"體驗"的市場
      • 互為主體性
        • 虛構故事並非個人主觀的想像, 而是存在於眾人共同想像中

    • 大腦記憶過載
      • 語言是溝通資訊的工具, 文字是儲存資訊的工具
      • 目的是儲存的早期文字有些僅部份表意
        • 完整表意:常見的文字系統
        • 部份表意:針對某個功能做特化的文字系統, 好比數字符號
      • 文字的大量使用, 懺生了索引和目錄系統, 也改變了人類思維方式
        • 用數字思維/用程式邏輯思維

    • 歷史從無正義
      • 虛構想像的秩序不中立也不公平
        • 漢摩拉比法典裡面把人分為上等人, 平民和奴隸
        • 獨立宣言區分了男人和女人, 區分了白人, 黑人和印地安人
        • 種性制度的印度人將人分成四等
        • 現代社會依舊有權貴和平民的區分
      • 階級命定論
        • 階級讓陌生人不用了解彼此, 就能知道如何互相對待對方
      • 惡性循環
        • 階級造成差別對待, 潛規則, 資源不均, 文化偏見等
        • 差別結果反饋, 讓上位者恆上位, 下位者難翻身
      • 性別差異
        • 作者強調, 女性特質可以在男性主導的場合, 好比在軍隊中, 發揮得更好
          • 但是歷史並沒有這麼走
        • 個人認為, 男女有差異, 但是群體差異小於個體差異, 沒有必要在制度面作差別對待.

  • 人類的融合統一
    • 歷史的方向
      • 人類文化是想像的秩序, 會隨著外部環境和內部因素而改變
        • 矛盾且衝突的信念, 普遍存在於各文化中
          • 現代社會中自由 vs 平等
      • 長期來看, 人類文化從多而小且簡單, 互相融合而成少數大而複雜
        • 中美洲的阿茲特克帝國, 南北西部的印加帝國, 當今都已消失, 全球只剩下歐亞非為起源的文化
      • 三種全球秩序
        • 貨幣, 帝國, 宗教

    • 金錢的氣味
      • 多數文化為了商業交易, 都會產生貨幣
        • 例外:印加帝國沒有商業交易的概念
        • 貨幣不限於錢, 可以是貴金屬, 貝殼, 香菸
      • 貨幣是種集體想像, 其力量來自於信任, 個體信任他人相信貨幣的力量
      • 貨幣具備實際價值和信用價值, 越原始的貨幣前者含量越高
        • 麥元, 可以吃
        • 貴金屬, 稀缺姓
        • 紙幣, 數位貨幣
          • 僅剩下發行國的信任
      • 貨幣建立陌生人之間的信任, 而能合作

    • 帝國的願景
      • 帝國是種政治秩序, 滿足兩個特徵
        • 統治不同民族, 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認同和獨立的領土
        • 疆域可以靈活調整, 可以自由擴張/縮減
          • 大小不定, 小如雅典帝國, 大如美國
          • 政治體系不定, 民主或專制, 都可以是帝國
      • 帝國的影響
        • 藉由剝削戰敗者, 上層階級可以發展文化和藝術
          • 戰爭, 奴役, 驅逐和種族屠殺
        • 為了統治需求, 帝國會標準化法律, 文字, 語言, 貨幣以至文化
          • 許多小文化合併到少數大文化,
          • 長期來看, 帝國會將民族的多樣性夯平
      • 被征服者和帝國的關係


      • 全球帝國
        • 各國家的獨立性下降, 全球受到多民族的菁英共同統治, 由共同的文化和利益相互結合

    • 宗教的法則
      • 宗教是一種人類規範和價值觀的體系, 建立在超人類的秩序上
        • 世界有種超人類的秩序, 並非出自人類的想像或協議
        • 以這種超人類的秩序為基礎, 宗教定出具有約束力的規範和價值觀
        • 有傳播力的宗教會具備普世特質和鼓吹特質
          • 宗教信奉的超人類秩序必須普世皆同
          • 宗教試圖傳播給每個人
      • 狩獵採集與泛靈信仰
        • 狩獵採集者認為人類和萬物有平等的地位
        • 萬物眾生與彼此溝通, 協商出屬於共同棲息地的種種規則
      • 農業革命與多神教
        • 人類支配了家畜和種物
          • 人類地位變高, 不再和動物植物溝通, 而是將生育/氣候等概念神靈化
        • 人類互動更加頻繁, 更多虛構故事為了協作而生
          • 人類需要更強大的"神力", 產生了多神教信仰
            • 有了商業交易, 才有了商業神
      • 多神教
        • 世界由一群神靈所控制, 有些負責生育, 有些負責天氣等
          • 人類向這些神靈祈禱, 於是神靈賜與人類安產和雨水等
          • 人類擁有比萬物更高的地位,
            • 壓制了泛靈系統裡動物靈等神靈的地位
        • 多數的多神教和泛靈信仰中, 存在一個至高權柄
          • 希臘多神教中的命運女神
          • 印度教中的梵
        • 至高權柄不帶有私心和偏見
          • 無法透過祭祀至高權柄來獲得庇護或解決問題
            • 產生了專精各項問題的低位神靈, 人類可以和其談交易
            • 這造就了宗教寬容, 異教徒的信仰很容易被接受
              • 不同信仰都看到真理的一部分
      • 一神教
        • 多神教信徒對某位神靈越來越虔誠, 認為那位神靈是宇宙最高權柄
          • 這神靈有私心和偏見, 讓人類可以和神談條件
          • 人類可以祈求宇宙至高無上的權力, 來幫忙解決問題
        • 唯我獨尊的思想, 早期讓一神教散佈困難
          • 猶太教對其他民族而言, 沒什麼信奉誘因
        • 基督宗教
          • 認為宇宙至高神對人類並非漠不關心, 甚至化作肉身, 為了人類的救贖被釘十字架
        • 伊斯蘭教
        • 一般而言, 一神教的信仰者較熱衷於傳教
          • 自己信仰的是唯一神, 只有自己看到了完整的真相, 其他宗教不可信
          • 現在的全球秩序也是以一神論為基礎而建立
      • 二元論
        • 相信善惡兩種對立力量的存在
          • 善惡互不隸屬, 互不創造
          • 拜火教中的善神和俄神
        • 解決了一神論中"惡的難題", 但是碰上"律令的難題"
          • 惡的難題
            • 如果有唯一神, 無所不知, 無所不能, 至善至美, 那為什麼有惡和苦難的存在?
          • 律令的難題
            • 如果世上有善惡兩股力量在拉扯, 他們拉扯的基礎和規範是什麼? 這些基礎和規範又是誰訂定的?
      • 綜攝, syncretism
        • 人類同時接受彼此衝突的信仰
          • 基督徒信奉一神教的上帝, 相信二元論的魔鬼, 像多神教一樣禮敬眾多聖人, 相信泛靈信仰的鬼魂
      • 自然律
        • 崇拜的並非神祉
          • 儒教, 佛教, 犬儒主義, 享樂主義等
          • 某種超人類的秩序控制這個世界, 萬物, 包含神祉, 受其控制
        • 佛教
          • 痛苦來自欲望, 要從痛苦中解脫, 就要放下欲望
          • 要放下欲望, 必須訓練心智, 體驗事物的本質, 而非執著於感受
          • 如同多神信仰一樣, 有滿天的諸佛菩薩來解決世俗的問題
        • 意識形態
          • 自由主義, 共產主義, 資本主義, 民族主義和納粹主義, 都可以說是自然律下的宗教
      • 人文主義宗教
        • 對人類(智人)的崇拜
          • 人類是獨特且神聖, 本質上和其他動物有所不同
            • 至善就是對人類好, 人類的獨特性是最重要的事情
        • 自由人文主義和社會人文主義有一神教信念的基礎
          • 靈魂自由而永恆 -> 人性本質自由而神聖
          • 神的面前靈魂一律平等 -> 人人平等
        • 進化人文主義則受到演化論的影響, 認為人可以進化成超人或是退化成非人
          • 納粹主義

    • 成敗的秘密
        • 歷史的鐵則
          • 事後看來無可避免的事情, 在當時看起來總是毫不明顯
          • 歷史是二階混沌系統, 其結果受到預測的影響而改變
            • 革命就是無法預測, 如果能預測革命, 革命就永遠不會發生
          • 研究歷史, 不是為了推知未來, 而是要拓展視野
        • 歷史的選擇不是為了人類的利益
          • 瀰因學
            • 瀰因, 文化資訊單位, 其地位如同生物演化中的基因
            • 文化的存續目標為延續其瀰因, 並不是為了人類利益
          • 後現代主義
            • 文化的基石是話語, 文化傳播時並不考慮人類利益
            • 以這角度來說, 民族主義就像是場瘟疫, 會從一個國家傳播到另一個國家
          • 賽局理論
            • 當有多位餐與者時, 某些概念和行為可能對全部人都有害, 但是這些概念和行為總有辦法存續下去
              • 軍備競賽

    • 科學革命
      • 發現自己的無知
        • 西元1500年開始, 人類越來越相信, 可以倚靠投資科學研究來提升人類的能力
        • 科學革命的不同:
          • 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
            • 古老知識體系承認兩種無知
              • 個人可能不知道某些事情
              • 整個知識體系可能不知道一些事情, 但那些事情必然不重要
          • 以觀測和數學為中心
            • 擺脫語言本身的不足, 透過嚴謹的數學, 知識走向精確科學
          • 取得新能力
            • 古老知識體系中, 科學和技術是兩件事情
              • 火藥發明過了六百年, 大砲才成為戰場上決定性因素
            • 資本主義和工業革命登場後, 科學, 產業和軍事技術產生水乳交融的關係,世界急速改觀
        • 承認無知, 讓現代科學更有彈性: 只要有證據, 都能挑戰現存的規則.
          • 同時挑戰到人類協作的虛構故事, 影響社會穩定, 歷史上的解法:
            • 採用科學理論, 但是將某些科學理論宣稱為真理
              • 納粹將種族政策將演化論和種族政策當作真理
              • 共產黨將馬克斯和列寧的理念當作經濟真理
            • 不採取科學主義, 訴諸非科學的絕對真理
              • 自由人文主義主張天賦人權
        • 科學發展需要資源, 意識形態影響投入資源的選擇, 進而影響科學的走向

      • 科學與帝國的聯姻
        • 從世界史來看
          • 科學革命之前, 歐洲是個邊陲之地
          • 即使在1500~1750間, 歐洲成為化外之地, (南北美洲和各大洋)的主人, 依舊比不上亞非帝國們:鄂圖曼帝國, 波斯帝國, 蒙兀兒帝國, 明朝清朝
            • 1775年, 亞洲佔了全球經濟總額的八成
          • 1750-1850年間的一系列戰爭, 歐洲將亞洲大國打敗, 全球權力中心轉移
            • 1900年, 歐洲掌握世界經濟和全球多數土地
        • 歐洲崛起的原因
          • 現代科學和資本主義的思考方式
            • 短期內沒差別, 但是當科技成熟發展成熟, 產軍學結合運轉時, 力量爆發
        • 承認無知與求知心
          • 過去的帝國主義者都認為自己已經了解整個世界, 征服世界是為了要利用與傳播他們對於世界的看法
            • 鄭和下西洋, 說明亞洲大國絕對有力量做到大探索
            • 戛然而止的結局, 說明中國和其他國家對探索未知的不感興趣
          • 歐洲帝國主義征服和探索除了新領土, 也是為了新知識
            • 讓歐洲人勝出的, 是探索與征服的野心
            • 因為視野狹隘, 中南美洲原住民和亞洲各大帝國付出了沉重代價
        • 現代科學和現代帝國背後的動力, 都是一種不滿足, 覺得遠方一定還有什麼重要事物, 等待去探索
          • 歐洲在征服和建立殖民地時, 動用了大量科學力量
            • 英國科學化的對印度研究: 語言學, 植物學和歷史學
        • 歐洲帝國主義的影遺產, 資本主義和現代科學的思考, 是當今世界的主流.

      • 資本主義教條
        • 經濟是種人類的想像
        • 基於信任著一種想像的未來, 現代經濟大幅創造了信用貸款的概念
          • 人類可以預支未來, 並用此打造現在
            • 基於"未來的資源肯定遠超於現在"的假設
            • 對未來的信任多-> 信用貸款多 ->成長快速->反饋信任
        • 國富論:
          • 人類全體財富的基礎, 就在於希望增加個人利潤的自私心理
            • 一樣基於明天會更好, 經濟大餅會越來越大的假設
          • 貪婪除罪化, 利己導致利他
            • 新的道德標準:利潤應該要繼續投入生產
        • 資本主義
          • 資本跟財富的不同
            • 資本是投入生產的各種金錢/物品/資源
            • 財富是不具生產力的金錢/物品/資源
          • 資本主義最初是經濟運作的理論, 現在已經變成一種倫理和思考方式
            • 快樂, 自由甚至正義都仰賴經濟的成長
              • 經濟成長就是至善
            • 資本主義大幅影響現代科學的走向
        • 帝國霸權的轉移帶著濃厚的資本主義色彩
          • 西班牙提供信用貸款給探險隊, 探險隊回饋征服結果
          • 荷蘭藉由法規和私有財產保護等, 贏得金融體系的信任, 
            • 資本從其他對資本不友善的國家中流出, 進入荷蘭
            • 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
          • 法國受到密西西比泡沫事件的重創, 金融危機破壞了信任, 留下的債務最終導致了法國大革命
        • 資本和政治緊密相擁
          • 政治會為了資本服務, 好比鴉片戰爭這種侵害主權行為
          • 資本也受到政治影響, 政府事件直接影響到市場的信貸能力
        • 自由市場經濟
          • 經濟最重要的資源是信任, 信任這得面對各種偷拐搶騙
            • 需要政治的力量去維護秩序
          • 資本過度自由的下場:奴隸販售和殖民地
            • 貪婪與冷漠造就資本主義下的罪惡

        • 工業的巨輪
          • 現代經濟的成長, 精神上仰賴人類對未來的信任
            • 物質上仰賴能源和原料的成長
          • 過去認為, 人類大規模使用資源, 很快就會耗盡所有能源和原料
            • 這三百年看來, 目前這推論還不成立
          • 能源
            • 地球能量主要來自太陽
              • 植物吸收太陽能, 傳遞到動物或是以石化能源的方式儲存
            • 人類最早只能從透過自身或動物的肌肉, 使用食物中的能源
            • 工業革命可以說是能源轉換的革命
              • 人類開始利用機械使用石化能源中的能源
                • 蒸汽機/內燃機是最重要的發明
            • 太陽每年到達地球的能量約為3766800 * 10^18 焦耳
              • 全部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只能保存3000 * 10^18 焦耳
              • 人類的所有活動和產業每年消耗約500 * 10^18 焦耳
          • 原料
            • 新科技給予原料產量突破
              • 鋁在一度是比黃金還貴重的金屬
            • 第二次農業革命
              • 工業化生產是現在農業的支柱
                • 機械化, 化肥, 殺蟲劑, 激素和農藥等讓產量躍進
                • 動物的對待倍加悲慘
          • 資本暨消費主義
            • 對資本主義來說, 利潤應該再投入生產
            • 對消費主義來說, 人應該善待自己, 利潤應當拿去購買產品和服務, 確保產品有人買帳
            • 有錢人投資變得更有錢, 窮人消費來創造需求

        • 一場永遠的革命
          • 人類正在排擠地球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
            • 世界上約有三億噸的人類, 七億噸的家禽家畜, 不到一億噸的大型野生動物
            • 比起資源短缺, 生態惡化更有可能對人類造成傷害
          • 人類越來越不受大自然擺布, 但越來越受到現代產業和政府的支配
            • 為了大型協作, 人類使用精準的時間
            • 為了大型協作, 家族和地方社群的功能被國家和市場取代
          • 市場有了更強大的力量, 國家有了更新的通訊和交通工具
            • 政府的力量日益變強, 開始削弱家庭和地方社群的力量
              • 教育功能從家庭轉移到學校
              • 懲戒功能從地方社群轉移到法院
              • 養老功能從家族轉移到退休金
            • 國家和市場直接面對個人, 個人的地位和利量上升
          • 新的想像社群興起
            • 民族, 國家層級的想像社群
            • 消費者, 市場層級的想像社群
          • 現代社會變動不休, 主流價值也不會將改變當作壞事

        • 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 快樂無法透過客觀條件測量: 健康, 財富, 社群關係都不行
            • 快樂在於客觀條件和主觀期望是否相符
            • 人類的進步, 在客觀層面, 確實提升了生活
            • 媒體和廣告業促進了人的比較心態, 而這會帶來不滿
          • 人擁有快樂的適應性
            • 財富確實會帶來快樂, 
              • 超過一定限度, 並不會提升長期幸福感
              • 中樂透也只有短暫的開心
            • 疾病會短期降低幸福感
              • 只要病情不會持續惡化, 疼痛不會持續, 人會適應過來
          • 對快樂的各個面向
            • 生物學:, 快樂來自各種快感, 而快感來自激素
              • 想要更快樂, 就得操縱生化系統
            • 生命意義論: 快樂來自生命的意義, 
              • 想要更快樂, 就要讓個人對生命的意義和社會對生命的意義達成同步
            • 自由主義: 強調快樂來自內心
              • 想要更快樂, 是要多接觸自己內心的情感
            • 佛教: 快樂來自於放下貪求主觀感受後的平靜
              • 想要更快樂, 就要而不執著感受, 不追求也不避開, 直至澄明平靜
        • 智人末日
          • 智慧設計出下個世代的可能方式
          • 基因工程
            • 操縱基因, 創造出更聰明, 強壯, 長壽的人類
          • 半機械人
            • 溝通介面更加完善的人與機械結合
            • 可以聯網的大腦
          • 數位生命
            • 腦的數位化, 意識的數位化

      2023年3月7日 星期二

      知味




















      炒功不錯, 價格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