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6日 星期五

說故事的技藝

  •  故事
    • 故事的定義
      • 從懷有某種渴望的腳色開始
        • 為了達成目標, 努力克服障礙
        • 採取一連串動作, 最終贏得勝利
      • 故事由一連串動作組成
        • 引人共鳴的腳色遇見一個複雜的情況
        • 面對並解決那個情況, 因而產生動作
      • 敘事加上情節, 就等於故事

  • 結構
    • 故事結構如同建築藍圖
      • 所有細節必須符合結構
        • 修潤僅是補土
    • 敘事弧


      • 闡述
        • 定義角色
          • 讀者需要認識主角的是什麼?
            • 勿多, 勿少
        • 吐露部分即將展開的戲劇性事件
          • 通過預示等手法, 吸引讀者, 產生興趣
        • 將闡述融入動作線
        • 用最重要的敘事弧來結束闡述
          • 煽動性事件, 情節點A
          • 為故事拉出新方向
      • 動作升高
        • 每一個事件都是一個情節點X, 沿著敘事弧攀爬
        • 動作升高會滋生新的問題
          • 經過深思熟慮組織, 串聯起來的謎團
            • 逐步解決謎團, 升高層級
          • 隨著動作線升高來回擺盪的希望, 謎團和疑點
      • 危機
        • 張力升高, 令故事出現緊要關頭
        • 兩種結構
          • 攔腰法
            • 從危機開始寫起, 在倒敘過程


          • 本源法/起始法
            • 按照時間軸寫
        • 洞見點, 情節點B
          • 改變主角, 帶著新的洞見繼續人生
            • 小規模故事中不一定有洞見點
            • 在不存在洞見點時,  "什麼事件能為危機收尾" 
      • 高潮
        • 解除危機的一系列事件
      • 動作降低/結局
        • 回答必要的問題, 然後結束故事
        • 任意球(kicker)
          • 做一個好的收尾, 帶來一點驚喜, 讓事件完美結束

  • 觀點
    • 觀點
      • 透過誰的眼睛來經驗這個故事? 從哪個方向? 多少距離
    • 觀點角色, POV character
      • 這是誰的故事?
      • 觀點角色通常是主角, 也可以不是, 好比大亨小傳
    • 第一人稱
      • 以我的角度往外看, 觀看落在周遭的事件
        • 難以進入其他觀點角色的內心
      • 有益於讀者的親密感
    • 第二人稱
      • 在敘事性非虛構寫作中少見
      • 可以把讀者放進某個場景, 一種文學手法, 而非實際和"你"的對話
    • 第三人稱
      • 戲劇觀點:將自己化為電影鏡頭, 運用生動的細節, 呈現場景和角色的外部景象
      • 全知觀點:給予作者俯瞰萬事萬物的角度, 隨時調到任何時空進行描繪
    • 立足點
      • 作者架設鏡頭的地方, 以及鏡頭所朝的方向
        • 通常要選擇能看見故事展開的最佳角度
          • 讓讀者看見動作, 如臨現場
    • 距離
      • 不同距離的敘事方式
        • 摘要式敘事
          • 冷靜理智的描述, 描述事情發生經過的抽象報導, 沒有固定的時間空間
            • 抽象/橫跨空間/時間崩解/直接引文/主題式組織/全知觀點/處理結果/傳達訊息
        • 場景式敘事
          • 戲劇性敘事, 細緻描述場景和動作, 提供代入感
          • 具體/在一個地點展開/似乎在真實時間中發生/運用對話/場景式組織/特定觀點/處理過程/重現經歷

  • 聲音
    • 聲音, 作者在紙上所形成的人格, 扮演著吸引讀者的關鍵角色
      • 制式寫作/新聞報導, 不鼓勵有個人聲音
      • 第一人稱並不等同聲音
    • 化身與立場
      • 化身是聲音的基本元素, 輪廓清晰的化身帶來人性.
        • 作者運用化身, 對題材採取一個特別的位置, 透過可辨認的人格來處理主題.
      • 立場是作者敘述故事展現的地點
        • 遠一點, 可以不表達個人想法, 只描繪展現的動作
        • 近一點, 一邊描繪,  一邊加入作者本身見聞, 甚至加入個人情緒.
    • 風格
      • 風格是紙上人格外顯的表現
        • 一定程度決定於用語表達的正式程度, 即措辭層級
    • 譬喻風格
      • 譬喻/明喻/引喻
    • 培養聲音
      • 念出文章, 感受聲音
      • 放鬆的寫作.

  • 角色
    • 傑出敘事的三大要素:角色, 動作與場景
    • 角色是價格觀, 信仰, 行為, 持有物的總和
      • 欲望是角色關鍵元素, 推動故事前進
        • 軸心角色不能只是有所渴望, 他必須渴望到不惜出手摧毀或遭受毀滅, 來達到目的
    • 圓形角色與扁平角色
      • 扁平角色只有一個突出特質, 它的存在只是為了展現那個特質
      • 圓形角色是多面向的, 且擁有能力, 改變特質.
    • 間接刻劃與直接刻劃
      • 間接刻劃以作者的角度, 直接對角色進行描述.
        • 直接說角色是大膽/害羞等等
      • 直接刻劃澤讓角色為自己說話, 用細解描述角色, 引導讀者對角色做出不可避免的評論
        • 透過描述角色行為, 讓讀者認為角色是大膽/害羞等
    • 外表
      • 人腦中有大量的人類形象, 作者只需要觸發其中一個形象出來
        • 描述不用詳盡, 達到目的即可
        • 盡量不要干擾到動作線
    • 好的敘事用動作呈現角色, 但是要避免加入無關緊要的動作
      • 加入那種微小, 恰好展現人物性格的動作
    • 地位指標
      • 透過擁有物, 擁有物的品牌來形塑角色
      • 談吐暗示人的社會定位

  • 場景
    • 故事並非連續, 而由一幕幕場景構成
      • 場景為動作提供框架
    • 場景的選擇
      •  並不是鉅細靡遺的描寫, 而是精挑細選, 找出可以刺激讀者既有記憶的細節, 打造聯通腦海的道路
        • 類似抓出夢境中, 讓人感受到所處環境的細節
      • 場景應當沿著敘事弧展開, 驅使動作線走完故事各階段
        • 場景透過因果關係, 導致下一個場景
        • 要有衝突和情感, 最好能改變角色定位--使其距離目標越近或是越遠
    • 場景的描述
      • 可以參考電影鏡頭的運鏡
        • 透露內情的細節
          • 牆上一眼就能看到, 有點歷史的獎狀
        • 具有意義的物件
          • 桌上的紙鎮, 抽屜的左輪
        • 描寫團體的集體小節
          • 幾隻麻雀在搶食的稻米脫殼的米糠
        • 由遠至近的製造空間感
        • 氣氛
          • 沙塵暴之後, 城市裡面唯一帶著色彩的水果攤

  • 動作
    • 敘事是影片
    • 敘事導語
      • 主角加動詞的開場多半有出色的表現
    • 連續動態
      • 故事一旦開始, 請保持動作前進
    • 動作的用詞
      • 多用動詞, 及物動詞 > 不及物動詞>連綴動詞
      • 及物動詞經常可以接漏動機, 連結身體和心理動作
    • 主動語態
      • 被動語態剝奪句子中的因果關係, 多數情況下, 主動語態比較適合
    • 時態
      • 在讀者能明瞭時序的情況下, 避開進行式
    • 虛詞
      • 刪除贅字/虛詞
    • 步調
      • 枯燥的地方加速, 精彩的地方減速
        • 減速:多空白, 多且短的句子, 多分段.
    • 闡述
      • 除非必要, 否則解釋越少越好
        • 多問自己:讀者真的需要知道這些嗎?
      • 闡述不要離開動作線太久
        • 盡量透過各種文法句型, 將闡述融入術緒中

  • 對白
    • 對白是人們對彼此的作為
    • 在對話中融合身體動作, 加強讀者臨場感

  • 主題
    • 主題給予讀者充實感, 讓寫作更有焦點
      • 自作家的價值觀, 來自其對人生的理解
      • 連結主角和讀者的人生
        • 完全原創的主題欠缺普世性
    • 主題包含教誨, 有時也是吸引讀者閱讀的重點
      • 也就是常見的, 故事的"意義"
    • 主題一般是一個句子, 清晰連貫地表現故事的意義
      • 節儉導致浪費
      • 行動創造身分
  • 報導
    • 採訪的基本規則
      • 公開紀錄
        • 可以毫無限制地運用精確的對話
      • 背景訪談
        • 可以運用獲得的資料發展故事, 但不能指明消息來源是誰
        • 如果想發表那條資料, 必須從另一個來源取得正式紀錄, 並起歸給另一個來源
      • 知名不具
        • 可以運用資料, 但是提到資料來源時, 必須歸給雙方同意, 經過掩飾的來源
      • 不列入紀錄
        • 不能運用資料, 除非從另一個來源取得公開紀錄
  • 故事性敘事
    • 短篇故事性敘事
      • 短篇寫作缺少深入角色內心所需要的運作空間
        • 小說探究角色, 短篇故事探究情境
      • 短篇故事性敘事聚焦於動作
        • 場景少, 1~2即可
      • 範例:


    • 長篇故事性敘事
      • 核心的主題更複雜, 有足夠的篇幅塑造角色, 讓主角獲得繼續性的改變
      • 主題, 場景大綱和敘事弧不可少
        • 場景最好具備動作起落, 動作升高和危機來回擺盪.
      • 範例:
        • 主題
          • 父母是孩子生命
        • 場景大綱
          • 第一場:桃樂西,五個孩子的未婚母親,沉淪酒精
            • 闖進部落協會主席在辛那蕭長屋的聚會
            • 抛棄家庭與孩子,開車過門不入
            • 曾任戰地醫師的父親帶她到安全的地方——到波特蘭接受戒酒療程
          • ...
            • 祖父在探監途中陷入回憶。
          • 第六場:世代失落的問題,起自上一個世代。
            • 亞丁被迫進入寄宿學校,失去母語根源。
            • 亞丁逃進美國軍隊,成為韓戰軍醫。
          • 第十一場:桃樂西首度擔任母親職責。
            • 孩子成長並改變。
            • 阿密利歐在暖泉的寄養家庭中健康成長。
            • 桃樂西取得完全監護權。
          • 第十二場:桃樂西返回保留區。
            • 即使是保留區,也是安全、健康的地方。



  • 釋義性敘事
    • 釋義性敘事有兩個結構元素:
      • 動作線營造整體外貌, 推動敘事前進
        • 探索新地點, 新人物, 製造劇情
      • 離題提供實際說明, 說明動作線的脈絡
        • 動作線提供範例, 離題說明概況
    • 成功的離題, 在於離開動作線的時間點
      • 在懸置不覺時中斷描述, 讓讀者其待.
      • 離題來自研究的角度, 展現作者去了解並闡釋事務運作過程的思維
        • how/where/who之類的
    • 常見的釋義性敘事大綱:
      • 敘事開場
      • 離題一
      • 敘事第二場
      • 離題二
      • ...
      • 敘事終章
    • 3+2闡述結構
      • 敘述一
        • 介紹主要角色並提出闡述問題
      • 離題一
        • 提供必要背景和整體脈絡
      • 敘述二
        • 跟隨主要角色走完動作線的主要部分
      • 離題二
        • 完成闡述
      • 敘述三
        • 將動作線待向合理的終點線
  • 其他敘事
    • 小品文
      • 單一場景, 缺乏完整性的故事性敘事弧
        • 可能沒有人發生變化, 沒有人經過洞見點, 也沒有人解決鳩葛
        • 場景要能提供主題豐富的人生片段
    • 書擋敘事
      • 兩段引人入勝的場景動作, 左右夾住一段釋義性材料
      • 有點像是, 先有了釋義性材料, 在尋找故事性場景
    • 個人隨筆
      • 包含敘事, 轉折與結語
      • 循循善誘, 從具體細節上生道抽象階梯高層, 最後到達某種真理
      • 以一千字來說
        • 650字的具體敘事, 
        • 150字的轉折, 從具體到廣泛
        • 200字的結語, 十分抽象的論述
    • 第一人稱敘事的議題散文
      • 帶點子散步
      • 作者的奔走讓他探索議題, 推敲探查
        • 有時到時寄地點, 有時到爭論和反爭論的精神空間
        • 目標是帶領讀者跟著思路, 開啟理解的大門
  • 道德
    • 非虛構寫作的基礎是真實, 離開這基礎就不該稱為非虛構寫作
    • 當事實不符合敘事弧, 該調整的是後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