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王陽明的心學

  •  心力
    • 心即是理, 心外無物
    • 人之心體, 本無不明, 而氣拘物蔽, 鮮有不昏
      • 故求真實的面對自己本性
    • 苟當其能, 則終身處於煩劇而不以為勞, 安於卑瑣而不以為賤
      • 對於外來事物, 順應本性地做出選擇, 結果不得己, 好壞與否皆安之若命.
    • 心之本體原無一物, 一向著意去好善惡惡, 便又多了幾分意思.
      • 心無善惡之分, 只有順應與否, 為物慾而蔽
    • 我輩致知, 只是個隨分限所及
      • 修身養性應循漸進, 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 格局
    • 我今信得這良知真是真非, 信手行去, 更不著些覆藏
      • 順應己身良知, 而能敢作敢為
    • 事變只在人情里。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謹獨』
      • 誠其意者, 毋自欺也.
      • 在外人前闡志, 不如獨處自重
    • 毀譽在外, 安能避得? 只要自修何如爾.
    • 素其位而行, 不願乎其外, 素夷狄, 行乎夷狄, 素患難, 行乎患難, 無入而不自得焉
      • 努力追求, 不得其道, 順其自然, 反而渾然天成.
      • 處治世宜方, 處亂世宜圓, 待善人宜寬, 待惡人宜嚴, 同流世俗而不合汙

  • 立志
    • 志, 心之所之, 心之所向
    • 志不立, 天下無可成之事, 雖百工技藝, 未有不本於志者
      • 念存天理, 即是立志
    • 篤信聖人, 不如反求諸己之切
      • 不要偶像崇拜
      • 我們可以因為說話者, 而去受重視一個道理, 但是在運用道理前, 務求自己能理解.

  • 實踐
    • 知者行之始, 行者知之成
      • 認識是實踐的起點, 實踐是認識的成果.
    • 若不用克己功夫, 終日只是說話而已, 天理終不自見, 私慾亦終不自見
      • 由內出發的行動, 藉實踐去理解和辨別.
    • 天下事雖萬變, 吾所以應之
      • 辯既明矣, 思既慎矣, 問既審矣, 學既能矣, 又從而不息其功焉, 謂之篤行.

  • 克己
    • 聲, 色, 貨, 利, 勿使留積, 則適然來遇, 使不為累, 自然順而應之
      • 不否定欲望, 但是要自然的應對慾望
        • 欲望是動力來源.
        • 欲望應當來自自身, 而非與他人的比較
        • 尤其注意僅為建立自我形象的欲望
      • 喜怒哀樂的表達要中和

  • 自省
    • 天理人欲, 其精微必時時用力省察克志, 方日漸有見
      • 經常自省是認識自己之路
    •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 責備他人是一大私欲
    • 無我自能謙, 謙者眾善之基, 傲者罪惡之魁
    • 人有過, 多於過上用功, 就是補甑, 其流必歸於文過

  • 包容
    • 言語正到快意時, 便翕然能止截得. 意氣正到發揚時, 便肅然能收斂得. 嗜欲正到沸騰時, 便廓然能消化得. 此非天下之大勇不能.
    • 人若著實用功, 隨人毀謗, 隨人欺慢, 處處得益, 處處是進德之資
      • 遁世無悶, 不見是兒無悶
    • 凡文過掩慝, 此是惡人常態, 若要指謫其是非, 反去激他惡性
      • 以義蒸薰
      • 功夫只在自己, 所以致得克諧

  • 靜心
    • 君子之學, 務求在己而已, 毀譽榮辱之來, 夫獨不以動其心, 且資之以為切磋砥礪之地.
    • 就思慮萌動處省察克治, 到天理精明後, 有個物各付物的意思, 自然專精無紛雜之念
      • 天理即心, 天理精明即心清明, 知止而後有定
      • 雖聞見而不流去
    • 靜亦定, 動亦定, 唯在克己

  • 逆境
    • 樂是心之本體, 雖不同於七情之樂, 而亦不外於七情之樂.
      • 雖則聖賢別有真樂, 而亦常人之所同有, 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 反自求許多憂苦, 自加迷棄.
      • 雖在憂苦迷棄之中, 而此樂又未嘗不存, 但一念開明, 反身而誠, 則即此而在矣.
    • 中正地面對逆境
      • 有所憂患, 不得其正
      • 譬如行路的人遭一蹶跌, 起來便走, 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樣子出來
    • 聖人之道, 吾性自足, 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 仁愛
    • 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 使一物失所, 便是吾人有為盡處
      • 不能苟同, 不夭斤斧, 物無害者, 無所可用 安所困苦?
    • 怒所不當怒, 是怒鬼怒
      • 不遷怒
    • 大凡朋友須箴規指摘處少, 誘掖獎勸意多, 方是.

  • 讀書
    • 良知不由見聞而有, 而見聞莫非良知之用, 故良知不滯於見聞, 而亦不離於見聞
      • 良知具備先驗與超越性, 更具實踐性
    • 執中無權猶執一
      • 須是因時制宜
    • 為學須有本原, 須從本原上用力, 漸漸盈科而進
      • 累積, 一個洞一個洞補, 逐漸進步
    • 人出己見, 新奇相高, 以眩俗取譽, 爭務修飾文詞以求知於世
      • 文字是載體, 勿過度追求.

  • 用人
    • 用人之仁去其貪, 用人之智去其詐, 用人之勇去其怒

  • 死亡
    • 夭壽不二
      • 生命意義在一心為善, 保有純明的良知

  • 圓滿
    • 虛靈不昧, 重理具兒萬事出, 心外無理, 心外無事
      • 讓心靈空靈, 以讓道理存, 以使萬事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