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慷慨的時代已經到來
- 深入瞭解感染力
- 如果你送出你所能想到最寶貴的東西, 得到的回報會令你驚訝不已
- TED無償提供內容, 回報是躍升世界級的品牌名聲
- TED無償提供品牌, TEDX, 其影響力如漣漪般散布.
- 網路時代下慷慨的意義
- 人們日益重視非物質事物
- 物質事物可以低成本的複製與分享
- 聲譽是這個年代最重要的貨幣
- 聲譽造就影響力
- 慷慨成為一種獲得好聲量的生存策略
- 沒有完美的慷慨
- 動機論在意慷慨的意圖比結果更重要
- 動機可能隱晦且多樣, 我們應該盡可能相信他人的善意
- 放下對慷慨動機的挑剔, 探討慷慨的效用, 更具實踐意義
- 即使內裡是上下交相賊的心態, 好的行為依舊是好的行為
- 深植每個人心中強大的慷慨種子
- 人是社會動物, 以演化的角度來看, 我們天生有著體恤他人的本能
- 體恤與慷慨有助於群體生存, 使個體不因為單次的風險事件而壞滅
- 體恤受其他本能壓抑
- 損失趨避
- 害怕採取慷慨活動會讓導致我們必須放棄先有的東西
- 自己人和他人的區分
- 演化本能支援的社群團體大小約150人,
- 人類靠智力發展的社會大小超過演化本能所支援的
- 太直覺的體恤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 區分本能自我與反思自我
- 慷慨使人長久快樂
- 怎麼做
- 六種無關金錢的贈與
- 關心與溝通
- 將心力放在他人身上, 且為他人所知, 是種很好的慷慨
- 周所皆知的善行, 有助於善意傳播
- 與衝突的對方溝通, 有助於互相理解, 並站在道德的高點.
- 知識與連結
- 分享知識有助於提高領域內影響力
- 分享人際網路, 有助於整體效力提升
- 熱情, 魅力分享
- 熱情好客的招待, 可以直接讓被招待方起回報之心
- 分享有魅力的藝術創作
- 同時行銷自己的藝術與善行
- 感染力的催化劑 - 從隱形變大流行
- 媒體上, 暴行和贈恨很吸睛, 但是嚴謹與善良卻很無聊
- 以商業行銷的角度, 去包裝慷慨的行為
- 誇大化情感, 簡化邏輯, 製造好記憶的爆點
- 放下對真實和資源配置的堅持, 大力的宣傳與行銷
- 慷慨的感染力取決於敘說的故事
- 媒體失真
- 壞事比好事更引人關注,
- 壞事多半是一個事件, 而好事是長期觀察
- 兒童死亡率的降低需要數年的持續觀察
- 慷慨是種方便報導, 又容易吸引眼球的"好事"
- 金錢上的慷慨
- 如同投資, 用最少的錢和時間去進行最有效的善行
- 永遠有風險
- 善行投資可能會失敗, 或有意外的風險
- 不要過度去尋求最佳化
- 留意時間和機會成本
- 有效利他主義
- 選擇低開銷的慈善組織
- 明智地去尋找能干涉系統的槓桿點
- 個人能捐贈的金額相較於政府支出是相當小的
- 好比超越國家/物種/時間的眼光去選擇捐贈項目
- 想像一個慷慨適得其所的世界
- 扭轉網路造成的分裂
- 政府追蹤人民和控制輿論
- 大型網站利用成癮技術綁架專注力
- 社群網站強化同溫層效應和激化對立,
- 使用者偏好的優化方式, 強化了人們本能自我而非反思自我
- 簡單好懂, 容易激起情緒的敘事勝過複雜且需反思的敘事
- 個體應該減少仇恨性言論, 適切地進行回復
- 平台應該追求顧客滿意度, 而非使用時間
- 企業可以採取的高明策略
- 人類的資產從有形轉向無形
- 能生產無形資產的人才的價值提高
- 群眾對資本主義的剝削性質有清楚的認知
- 企業必須維護其形象, 以便吸引人才
- 慈善事業的真正潛力
- 慈善事業缺乏商業世界的募資環境
- 慈善事業沒有"獲利成長", 也失去了再投資與營利成長的正向循環.
- 不同於商業企業會越變越大, 一般慈善組織屬於小而雜
- 個人心得
- 作者基本上在追求有回饋的慷慨
- 最重要的回饋是名聲, 名聲帶來影響力
- 慈善行為應當追求效益最大化
- 重視實踐大於動機
- 炫耀性的慈善行為亦是種善
- 重視成長大於其質量,
- 反對為善不欲人知的心態, 好事更該推廣來推動增長
2024年8月22日 星期四
慷慨的感染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